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韩佩佩
[导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转变身份
        韩佩佩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金罗镇金罗小学   033400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转变身份,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数学现象,并且在课堂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得数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生活环境来营造真实的场景,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创设各种丰富的生活情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语言作为符号化语言具有抽象的特点,学生很难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全面把握。为此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对数学语言进行转述,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语言匮乏,对数学知识进行单调的重复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圆柱的认知》这节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柱的特点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可以用亲切的话语对学生进行引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知》这一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的呢?”这种提问方式很常见,对学生也很难引起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和圆柱体,让学生观察两种道具的不同特点,然后将道具放倒,圆柱体会自由转动,而正方体固定不动。通过这样直观的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对圆柱的特点进行深刻的感知。
        二、创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教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在真实情境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从而回归生活本身。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究生活场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加减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演出晚会场景,让学生为每位来宾准备礼品,同时让学生计算出不同礼品的价格,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超市会设置可以自由旋转的转盘。使学生准确把握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寓教于乐,同样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生活情境更应该生动幽默有趣,在具体的环境下能够全面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真实而不生硬的数学场景,在生活情境创设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生活场景脱离实际,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注意不要太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学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融合是当前教育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所有教育内容都应该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否则就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一些教师实施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以证明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教育项目。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想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对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融入更多生活化知识,增强生活化教学的整体效果。

由于很多数学教材的内容陈旧,编排缺乏新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为此教师需要积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确保教材中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习题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百分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学生代表不同的个体,根据学生的不同指标进行统计,这样亲自动手操作之后,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百分比的正确认知,明确百分比在统计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所以对学生而言很难准确把握,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动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能够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对学生熟悉的场景加以灵活运用,避免数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脱离,在新课改教学要求下,教师需要重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促使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全面提高。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新课改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背景下,要积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投入,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地反思。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互动,学生在讨论时也能够快速进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讲解圆形面积求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白纸或剪刀,沿着半径将圆剪成多个扇形,并且利用扇形拼成的长方体,最终使得圆形面积求解,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求解,通过动手操作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竭尽全力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有些有科学依据,有些很容易误导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找到错误想法的原型,不需要数学知识。一些老师相信生活对数学有贡献,但实际上数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贡献。不是所有的教育内容都适合日常生活。根据实际教育情况,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需要进一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所以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本身,在课堂教学后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踏青春游,并且在春游的过程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快速收集加工和整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把握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或者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使得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真正地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增强对学生的适当引导,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专注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的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理解,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强数学学习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保证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仙伟.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82-83+86.
        [2]龙胜彪.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刍议[N].贵州民族报,2020-10-14(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