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
安徽省淮北市梅苑学校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善于从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营造适合学生计算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究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曾明确规定;“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及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的一些基本计算要实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地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思维敏捷程度以及思维灵活程度在计算方面的综合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有部分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产生困惑。数学题目是做了不少,但是错误率却一直不降,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计算信心受挫,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还会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应当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理解算理,为提高计算能力打好基础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小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正确率才能够得到提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但逐渐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而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行动开始的,教师必须要调动起学生行动的能力。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教学学具操作的作用。比如,在教学9加几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拿小棒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动手优化得出凑十法,从而为学生日后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首次感知知识时,信息进入大脑,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然后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结果在短期内是无法清除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准确的教学算法和算理,因为算法和算理的掌握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也就是计算的法则,而算理则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2/7+3/7=__。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 将分子相加而分母不变。而算理则是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在新课程实施过程当中,有部分教师片面化的认识算法多样化,只一味追求多种计算方法,却忽视了带领学生探究算理问题,这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反思。由此可见,在开展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学生掌握算理自然懂理会法,也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形成数学思维,为后续的准确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动机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学生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同时,学习动机还是影响学生学习及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学习行动的发生,同时还影响结果。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就是必须要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深入挖掘小学生的特点,创新计算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乐教乐学平台中的课堂助手“摇一摇”,这样同学们总能提起精神,观察自己是否能被抽中,这种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助手发红花的形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学生得到了教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也会满心欢喜的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样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因此更加喜爱数学课堂。
比如在小学数学口算练习过程中,如果只开展单一的口算训练,那么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保证学生口算的质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爱玩好动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游戏化的计算氛围,将口算练习创设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带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口算训练过程中。比如“小小邮递员”游戏,教师可以将口算题制作成一个个“信件”,然后在黑板中画出若干个“信箱”,信箱上有口算题的答案,随后教师可以将“信件”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通过口算训练来完成这项信件投递任务。通过游戏形式的设置,每个同学都会表现的异常兴奋,同时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个游戏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教师立刻收到教学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参与口算的信心,丰富了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三、针对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当中,虽然多多练习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方法,但是教师如果只注重提高练习数量,那么肯定会损坏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可能得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在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学生容易弄混和弄错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这里所指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是针对教材当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也可以是指学生在日常的习题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包含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目,比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通过不同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当中,有许多数学计算题都有其规律可循,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数学规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能够增强学生计算的速度,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规律性的题目,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让学生计算并思考,这些题目有哪些共同特点?你能否将这些计算题目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类?你这样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学生能够总结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规律,这远比教师要直接向学生渗透来的更加便捷且深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必须要从课本教材特点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计算教学的生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完善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以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小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123-124.
[2] 黄永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素质教育,2015,(276):135-136.
[3] 刘亚梅.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时代教育,2014,(0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