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金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15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培养学习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素养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但近年来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效果并不甚理想,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使其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策略
引言
图形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与图形有关的知识,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致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时倍感艰难。空间观念的缺失,致使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图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空间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学好与图形有关的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现状及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图形知识简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困难重重,并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导致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基本能深刻掌握图形知识;而空间观念不强的学生,其几何学习效果基本不理想。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图形学习效果,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更轻松的掌握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从而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就目前我国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效果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往往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来进行几何知识的传授,对空间观念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一些思想先进的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由于教学手法的不当,亦会造成学生空间观念无法得到培养的状况。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
二、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例如:《观察物体》的教学,由于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以往教师在教学时,只依托于教材,利用口述加板书的形式展开相关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无法得到实践机会,从而不能有效地培养观察能力。由于空间观念得不到培养,使学生在做习题时往往会出知识现混淆的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掌握知识,并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正方形的教具,每三个正方体为一组,拼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立体模型的形状与相对位置。
然后再将这些立体图形收起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由三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在脑海当中想象这三个立方体的具体排列方位。或者将三个正方体摆放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安排学生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并在纸上绘制出其对应的图形。之后再变换观察方位继续图形的绘制,如此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绘制同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通过以上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观念【1】。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学生培养空间观念,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以往教师在教学时对抽象知识的讲解并不深刻。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板书无法体现出图形的立体效果,致使学生无法凭借想象来展开图形知识的高效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融入,能够为学生直观的体现相关图形及知识,帮助学生在大脑当中构建相应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当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多媒体中融入一些动画及小动物的图像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学生经常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混淆,以至于在解题时出现乱用知识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来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能够清晰的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防止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时出现混淆的现象。因此,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知识、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2】。
(三)巧设情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间概念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自制能力尚不足。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往往以巧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因此,若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受到空间概念。例如:在学习《位置和方位》时,教师可以放弃以往只依托于教材的教学形式,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散站开,而教师则站在中间,并向学生提问:小红同学在我的什么方位,多远的地方?小红:我在您的南面,三米远的地方。教师:那小明在我的什么方位,多远的地方?小明:我在您的北面两米远的地方。教师:好,那谁知道小红在小明的什么方位,几米远的地方?。其他学生:小红在小明的南面,五米远的地方。通过这种类似于游戏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展开知识的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置身于情景当中,直观的感受到空间的概念,是培养其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3】。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较高的自制力与空间观念,因此其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前提,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骆颖钧.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空间观念培养策略——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3).
[2] 林纲东. 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 2020, 000(018):P.20-20,22.
[3] 李娟.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 名师在线, 2019, 74(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