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张国和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
        张国和
        遂宁市蓬溪县槐花镇学校,四川遂宁,629108)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探究改革与创新的策略,进而从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生活教学等角度给出建议,希望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引言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一门学科而言,数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严谨的工具,更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持,为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提供了滋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而要想实现这些要求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革与创新。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依据新课程改革背景深入实践,设计并总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为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门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指导教育改革与创新工作。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遇到的是应试教育制度的阻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灌输的情况,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教学设计中,缺乏对知识情境的合理设计,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铺垫,导致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浅层次,难以实现抽象思考;在合作教学设计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或者陷入了混乱的争论、或者将一些人边缘化,因而难以呈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差异化需求缺乏深入研究,或者视而不见,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为了节省时间依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或者只是简单地分层,缺乏具体深入的指导,这让教学“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明显的错位,导致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无法突破;教师侧重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缺乏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层面,无法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针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一)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重视特殊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作用。情境教学方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十分受欢迎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知识的内容建构特定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实际问题构建情境: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在问题引导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两种不同的解法,即算术解法与列方程求解方法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依据解决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方程相关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二)采用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需要,也是促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引入合作学习方法,并通过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以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在“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方法,并设计合作任务:请尝试用一种正多边形拼成一个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相互重叠的平面图形。各组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尝试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拼接图形,并展示拼接成果。接下来,教师增加难度,要求各组学生在考虑设计方案的美观性的前提下,做好颜色的搭配,形成更加美观多变的图形。这样各组学生在相互合作中粘贴、拼装,同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完成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能够在高效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改强调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教学中的现实情况是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因材施教往往只是一种理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评价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找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并给予针对性的启发,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给予辅导、评价和激励,让优等生与学困生都能够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四)采用生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利用生活元素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回归生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基于此,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切实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所适用的生活情境,并用数学思维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转盘游戏”,并根据概率知识的要点,结合游戏设计的规则引发学生思考游戏的公平性,促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更加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数学思维认识生活,并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面对的实际问题。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师结合当前教学方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促使数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的困境,呈现出新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维权.试析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才智,2020(06):199.
[2]刘启香.论新课标思想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9(22):46.
[3]赵洪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才智,2018(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