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张高丽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张高丽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东风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都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其数学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训练其数学思维。但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数学作业布置不能一刀切,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作业设计。目前,分层作业设计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本文主要从数学作业分层的意义出发,结合小学数学作业的特点,为作业的分层设计提供相应建议,希望能够助推教学效率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对小学数学这门较为复杂且难度较高的学科来说,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将对其数学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在小学课堂上,学生们对数学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且逻辑能力也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但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又都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并没有分层设计,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其数学学习能力迟迟无法提升。在此情况下,改变传统数学作业设计方式就显得十分关键。尤其对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从作业着手进行教学调整,更能够让学生在小学的最后阶段逐步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
        1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的特点
    1.1高度的抽象概括性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知识相比于其他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知识更加的抽象化且概括性较强,这表现在数学中的一些公式已经脱离其现实意义,仅在特定的表现形式上考虑空间变量和数量变量的关系。此外,数学作业的很多习题在语言描述上使用了概括性很强的数学语言,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需要从具体的问题转变到抽象的数学语言理解和关系的处理上,使得数学作业的完成具有较大难度。
    1.2严谨性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具有绝对的严谨性,所以数学作业的结果和解题过程也需要学生通过严谨的分析才能完成,如运用其特殊的解题模式和固定的解题模板来表现数学学科严谨的演绎推论过程。
    1.3频繁性
        数学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课程中占有很大的课程比重,学生们每天都要面对数学课程和其课堂上频繁布置的课堂作业。不仅如此,在课下的自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里,数学学科的练习题和作业题也占据了学生们大量的时间。
        2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1合理划分学习层次
        在对作业进行分层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给全班学生划分层次,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给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一刀切的进行统一教学,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差,效率较低,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不感兴趣,从而成绩较差。那么怎么对学生进行分层呢,要给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能力较强的A组,较为一般的B组,较差的C组。

A组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能够对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较快的吸收,对数学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兴趣,有着清晰的数学思维,对数学的学习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且记忆能力较好,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并且有自己的想法;B组的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但是对于一些重难点的知识学习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另外,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也较强,能够自己在课堂上、课下约束自己,有着相对扎实的基础;C组的学生则是基础比较薄弱,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知识接受程度较低,在课堂上也不能够跟住老师的脚步,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也不按时按量完成,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不能只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估,要和学生多交流,不断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给所有同学进行分层并且做好记录。另外,这个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要结合学生的变化来不断的做出调整,实时做出新的分层,采取新的策略,无论在平时的教学还是作业上,都严格按照分层来进行设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和作业上获得成长。
        2.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安排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不同,A组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所以对他们的作业安排,应该是基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拔高他们的解题能力,重点应该放在难度偏上的题型上,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在稳固课堂知识的前提下,让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补充课外知识点,让他们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灵活运用;而B组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所以对他们的作业安排,应该是重点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然后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让他们能够在解题中联想到知识,反复刺激以加强记忆,让他们掌握一般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能够在后期的学习中事半功倍;而C组的学生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掌握的较差,而且由于其贪玩的特性,如果设置统一的作业难度,那么他们积极性肯定不高,而且可能会采取不写、乱写、抄袭的手段,导致作业效果不佳,在对他们的作业设计上应该尽量选择简单题,让他们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渐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对基本的题型能够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解题思路,能够先从简单题入手,不断的巩固基础,也能让他们在后续的课堂中能够跟的上老师的节奏,学生也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反馈,因此也能更加的有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观察,结合其各自的特点来设计出适合他们每一个层次的作业,让他们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另外,老师要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比如A层次的学生考核的是对拔尖题目的解题能力及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B层次的学生考核的是中等题目的解题能力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C层次的学生考核的则是简单题目的解题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老师要兼顾各层次学生的能力,来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蒋兴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43.
        [2]丁亚平.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措施[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129-130.
        [3]吕一鸣.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 读写算,2021(10):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