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琴
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鲁镇中心小学 邮编:8482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够促进其今后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广泛,并且抽象,若要学好数学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探究精神。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摒弃这种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知识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此方可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精神;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生活当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可以用小学知识来解决的。因此,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并且,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是学生整体发展的前提。而在小学阶段,教师利用良好的教学手法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这种探究精神在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时,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简单,并且学生刚接触这门知识,因此对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兴趣。这种兴趣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研究数学知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也变得相对复杂、抽象,加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这门知识的新鲜感,因此往往会对学习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一旦教师不懂得创新教学手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法,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学生的探究意识,就可以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复试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城镇与农村人口变化的统计表来展开教学,由于统计表当中的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为前提,使其对知识的探究充满热情,从而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研究。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制能力不高,因此在课堂中常常会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教学内容,选择情景提问或诱思式提问等提问方式。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诱思式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步骤。以算式5+10(3+5)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式子应先计算哪一步?学生:应先计算3+5,因为有括号的式子,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教师:好,那计算完括号里的式子就变成了5+108,再下一步又该计算什么呢?学生:当式子有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时,应先算二级运算,也就是先算,10×8,再算5+80最后结果为85。利用这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朝教师设计的方向发展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知识解析具体问题。这种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设计教学情景,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较为活跃,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研究知识,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尤其是在学习小数时,由于生活当中存在许多与小数有关的情景,因此可以巧用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小数知识。如此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探究精神。并且这种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利用情景设计展开小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情景:小红和妈妈去逛商场,小红看中了一包饼干和一个小熊玩具,饼干的价格是2.5元,小熊玩具的价格是8元,而妈妈只给了小红十元钱,问:小红,能把这两件商品都买回家吗?学生:2.5+8=10.5(元),两件商品共要10.5元她只有10元不能把两件商品都买回家。在这个情景当中,有学生比较喜爱的元素,并且是生活当中都会接触到的情景,因此就会积极主动的展开问题的研究。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探究精神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1】。
四、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其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不高,造成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因此,若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精神,教师首先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掌握,从而提升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后作业,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精神【2】。
五、为学生构建培养探究精神的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因此极易受教师言行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改变以往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困生不应以鄙视或批评的态度进行教育,而是应以平等、和蔼的态度指出其学习中的不足,并帮助其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其良好的探究精神为前提,引导其展开高效的学习。而对于学优生,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自由空间,促使其能够发散思维并形成主动探究精神,从而展开高效的自主学习。总而言之,教师应以良好的教学手法来为学生构建培养主动探究精神的氛围,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其更好的发展【3】。
结束语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探究精神,是提高其自主学习效率与数学综合能力的前提条件。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同样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促使学生能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综合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9):P.1-1.
[2] 张怀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J]. 考试周刊, 2019(54):112-112.
[3] 薛东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2):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