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王艳娟
[导读] 思想政治课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必修课,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
        王艳娟
        荆门技师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必修课,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为人师表、勇于创新
                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反思,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思想政治课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我通过不断的反思,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人师表
        身教胜于言教,特别是在技工院校教育中,教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老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养、为人师表。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楷模,以自身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而且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也要提高。政治老师要用真理和自身人格去激励、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教育,这无声的身教最有说服力,将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勇于创新,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挖掘生活中的契机,并使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欲望,并且要善于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使课堂时时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又逐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同时,也要善于引领学生针对那些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问题及学生中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认真加以分析,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逐步掌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随着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不断扩展,引领他们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义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四、教学评价
                如何做好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评价目标,从“甄别”走向 “发展 ”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多在于终结性的分等排序,是对学生前一段学习经历的总结。这种评价方式对成绩优良的学生能起到正面强化作用,但对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来说,一次评价就意味着一次打击。这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是不相符的。
        新的政治课程标准针对以往学习评价中的弊端,把评价目的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检测学习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达标程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一评价目标理念的转变对政治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树立思想政治学习评价的全面目的观,要在注重学习评价管理功能基础上,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重心,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知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倡导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探究性等进行评价。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辩论会、讨论会、模拟表演、知识擂台、讲事实谈体会等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还可以开展课堂五分钟研究性学习演讲、小论文报告会、周末社会调查等逐步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评价内容要全面
        在学生的学生评价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评价的内容领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评价方式要多样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以分数评价学习,唯分数论,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状态。虽然可以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讲,更多的是产生一种压力,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灵活多样的评价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鼓励性评价,是一种“信心教育”的感化。因此,教师要对活动主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如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项目评议等。
                总之,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健全的心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有作为的人,也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细微工作中坚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为人师表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