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欣
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而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陶艺课程,在体验搓、捏、贴、撕等基本技法的时候,既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又培养了多方面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将高中陶艺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将高中陶艺课程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目标,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陶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高中陶艺课程作为美育改革途径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美术学科;陶艺课程;设计探讨;核心素养
一、引言
陶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校内开设陶艺课程,可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让其一直流传下去。陶艺又是集绘画、雕塑、技能、设计于一体的课程,学习陶艺课程,可以让高中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对培养高中生美术素养具有重大意义。高中生处于一个叛逆的阶段,对于学习而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单单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陶艺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由此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陶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陶艺教学是开发高中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对提升高中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在美术课堂中开设陶艺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美术素养,也改变了以往课堂与实践脱节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一)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陶艺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有效载体。陶艺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其他大部分课程注重的是结果,而陶艺课程则是注重学习过程大于结果。在陶艺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同时发挥作用,使具备逻辑能力的左脑和擅长发挥想象力的右脑同时进行工作,通过观察—模仿—想象—构思—试验—制作表现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立起来思考”,换句话说,让学生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观察一件作品,并尝试运用不同技法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往我们在陶艺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必须改变以灌输形式为主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陶艺课程深化美术的学习,对高中美术教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提高了,对于学习美术而言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对学生在当今社会中的立足有着很大帮助。语数外等课程都是只需要对教学理论进行理解,学会解题即可,但美术课程却不同,该课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陶艺亦是如此,通过搜集各类信息、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制作出一个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学习如何制作,从而感受到创作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巩固美术教学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陶艺课程设计策略
高中时期,对于任何学科而言都应具有学习策略,陶艺课程也是如此。
(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很多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审美能力也是其中一项。在陶艺课程中设计陶艺基本理论专题课程,在这一专题中,将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状况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具备对各国各朝代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进行鉴赏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认识陶艺作品中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并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我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二)课程体现时代特征
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学习陶艺课程时,不应局限于技法的学习或“制作有趣的物品”,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创作陶艺作品的习惯,将陶瓷技艺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将会让这门课变得更加灵动和立体。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陶艺与文化的关系,利用身边熟悉的文化符号进行引导,融入当今极具创意的陶艺制作方式,例如3D打印技术、陶瓷定格动画、陶瓷服饰制作、陶艺与漆艺的结合等,在创作中体现地域特征、时代特征,突出当代创新精神,坚守当地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也会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注重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原本就不是一门孤立的科目,随着时代发展,美术所产生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当今陶艺课程的教学发展除了对专业知识以及教师专业技能有所要求以外,还应该强化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让陶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例如语文、历史、音乐、综合实践等科目。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唤起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作品。同时,这也体现了学习的多元化,降低学科的单调性。把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对培养高中生全面具有重大意义。
(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开设陶艺课程就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途径。陶艺是一种生活化且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陶瓷制作过程复杂、工序繁琐,每一步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作品的成败。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包括选土、揉泥、基本造型、装饰元素的运用等一系列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这些都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重要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美术这门学科而言,陶艺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全面推进以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尽可能去减轻学生的压力。而陶艺课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素质的目标,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让高中生了解陶艺、走进陶艺、亲手创作陶艺是推进教育素质的有效方式,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动手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将陶艺课程引入高中美术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高中生的美术教育打下扎实的地基,是推进美育改革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参考文献:
[1]徐新浩.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陶艺课程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74-175.
[2]刘颖妍. 小学美术陶艺课程开设现状及其改进策略[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5.
[3]刘洁,孟春荣,石伟,付宇德.工科类高校设计专业特色陶艺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268-269.
[4]李齐.基于在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探试教学[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0-31.
[5]尹少淳.核心素养本位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2018.
[6]薛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