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焦泽华
[导读] 虽然绘本阅读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联系图片大致可以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焦泽华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小学  471000

        摘要:虽然绘本阅读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联系图片大致可以了解绘本故事内容,但仍旧无法脱离教师独立完成绘本阅读。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并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法从中提炼相应的英语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绘本阅读内容中的思想脉络,并对其中的重要品质和思想进行着重讲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品质。从某一层面来讲,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从中获得更多新知,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为此,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中的运用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绘本阅读
        阅读向来是英语教材中重要的部分。当下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许多科任教师的困惑。现行的科普版高年级教材内容基本以语篇阅读为主。其中阅读材料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节日习俗、科技知识、人物传记等。阅读题材虽丰富,但缺乏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和配图,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课堂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分析解读文本。偏重语言知识教学,核对阅读习题答案,英语课堂难免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图形表达方式——围绕中心主题,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用关键词或图标识分支,并利用色彩和字形的变化将思维过程清晰化、可视化。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英语阅读辅助教学方法,可以从核心词汇到一级标题,再到二级标题,分层展开,并通过丰富色彩、有关图形与关键词,将抽象、繁冗的文本转变为简明、可视的图示。以刺激大脑思考,开展联想与创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并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导入中的运用
        在小学绘本阅读教学中,由于长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当绘本故事中出现不熟悉的单词时,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此时,老师应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形象思维作为主要的切入点,先利用绘本故事中丰富多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关注,之后将思维导图与绘本图片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脉络,便可有效引发学生的关注度。
        例如,在学习有关“Pets”的绘本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家中是否有养过宠物的经历?或者你最喜爱的宠物有哪些?并在黑板上绘制出以“Pets”为中心的思维导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很容易与教师产生互动,并且大部分学生均喜欢小动物,在讨论宠物时的积极性也较高。此时,教师便可根据绘本内容对思维导图做出补充,引导学生对于从未接触过的宠物加以认识,了解宠物的生活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可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生词。


        二、思维导图在资源整合与重构方面的运用
        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母语环境下,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语境,其自身的母语思维必定会对英语阅读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单词词义的记忆也会出现差错。基于此类问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具体的绘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其整个故事内容和情节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强化对特定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阅读“My mum”绘本故事时,教师可以“mum”为中心跟着作者的思路逐步加深对妈妈的了解,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妈妈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在带领学生略读文章后,可以鼓励学生从中找出描写妈妈的形容词、名词以及动词,教会学生各类形容词以及动词的用法。之后对绘本内容进行大致梳理,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内容,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思维导图绘制的严谨性,也能锻炼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绘本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绘本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为,其中的知识结构较为分散,单词量较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众多英语知识融入具体的绘本内容中,以特定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绘本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强化,但在学习能力方面仍旧无法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英语绘本教学效果,可在其中引入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对绘本中的知识点提炼,并组建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与吸收。即将绘本中所展现的英语知识点全部提炼出来,更为具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了解绘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此外,在遇到一些简单的绘本教学内容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例如,在阅读“A Color of His Own”时,发现颜色是该篇文章的主体脉络,此时便可引导学生在绘本中搜集颜色的单词,并就其中的经典句式进行提炼,如;The chameleon is…when he’s…通过播放课件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类生词的标准读音吗,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将该绘本内容中的重点词汇提炼出来,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两只变色龙的对话,使学生深刻感知文章大意。
        四、利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的内容、结构
        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建立在文本内容与结构中,其中一级标题是最贴近文章主题的,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则是对第一层标题的解释,呈现英语语篇中的细节内容。如此合理的层次分布,即可帮助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基础上掌握语篇结构,形成良好逻辑思维。学生对语篇中重点词的捕捉是构建思维导图的关键。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都有其代表性的词汇,可以是名词,也可是动词。这样可使思维导图变得更有条理,更易学生理解。而这些关键词提取的有效性,则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深入度,为后期学生解读语篇的内涵与主旨奠定基础。小学生往往对语篇中关键词的提取还不熟练,需要教师使用问题进行引导,纠正学生探寻的方向,轻松掌握关键知识点。
        综上,思维导图的应用能使英语绘本中的知识点更为直观,帮助学生明确绘本阅读的目的和方向。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完整的复述文章大意,这也可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强化,如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手段梳理文章内容,则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