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柯哲
[导读]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
        柯哲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湖北 大冶  4351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及涵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在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威廉·格拉赛提出。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习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等一系列相互作用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它的核心是小组学习。
        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把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中,关键在我们能否理解其基本涵义,把握它的精神实质。鉴于此,本人就结合北京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的内容和自己英语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的运用问题作一个浅显的探讨。
        二、英语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及作用
        1. 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是“报告员”,学生则是“听众”和“记录员”。这种填鸭式教学,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无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
        而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下的合作。这种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自学,互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教学过程。
        2. 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过去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得多,全班学习内容一致,学习步调一致,这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乏针对性。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经过讨论可以使模糊问题清晰化,在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学生主体性增强了。小组成员均能置疑,解疑,这样大部分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自行解决,老师要讲的问题自然就少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率。
        3.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
        传统填鸭式教学一味训练学生的听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未有任何训练。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先组织自己的语言,再清晰地表述出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达到充分的训练;另外,在合作学习中,成员间的聆听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
        4.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从合作学习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其核心小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了竞赛。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又满足了别人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大量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他们就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技能。
        三、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使其不能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而最常见的小纵合作是前后排同学组成合作小组,而这样分组虽然简单易行,但人员搭配可能不一定合理,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2. 缺乏合作意识,不肯合作
        学生个性不同,思想意识不同,行为自然就不同,有的同学单枪匹马独立操作时,可能会竭尽全力,可到了一个集体,则可能把责任分散到他人身上,存在着依赖心理,自己不合作,不参与,让他人去完成合作任务,有的或者根本不想与人合作,所以有少数学生不能融入到合作学习之中。
        3. 合作能力不够,不能合作
        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不知道怎样与别人愉快地合作;或者由于性格内向羞于合作。
        4. 职责不明,无法合作
        在课堂上,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仔细一看,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合作小组大家同时抢着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谈笑或干别的事。
        究其原因,可能是小组内缺乏分工,职责不明所至。
        5. 合作时间不足,合作效果差
        在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老师在呈现问题后未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就宜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此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刚刚开始。这样的合作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让合作学习流行于形式。
        四、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
        合作学习核心是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是重要组织形式,小组建立既可以以学生座位为主要依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水平,以自由组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以4—6人为宜。小组还可以是流动式的,可以依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小组组合,保证成员之间的新鲜感,保持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组建立好后,在具体实施中,为避免出现“假热闹”的局面,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则,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做到职责分明,小组内可以选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重要内容,观点记录下来,汇报员职责是归纳总结讨论的内容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可根据不同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角色互换,相互支持,发扬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2.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十全十美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它像其它方法一样既有优点同时又有缺陷。因此教师不可监用此法。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开放性的内容,较复杂的内容,较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英语教学是多样的,要注意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
        3.开展多种合作学习方武
        ①开展结对活动(pair work)活动,这种两人活动的最大优点是学生有更多的练习,这种活动操作简单,方式灵活,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是前后排同学之间,这种方式在操练对话时最为有效。
        ②开展分组活动(group work)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多人的参与,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这种作法的优点在于:小组成员互动性强,气氛和谐,学生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③开展团队活动(team work)活动,比如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游戏竞赛、当然作为教师,在设计竞赛时,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要稍广些,这样既可避免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弊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体精神,增加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4. 注意课内合作学习与课外合作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的学习中,合作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合作学习在课外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课文,要求各小组对原文进行再创作,然后就再创作的文章进行组与组之间交流,相互评价,相互纠错,这个活动是集阅读写作改错一体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五、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1. 教师是设者
        教师应根据新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话题,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2. 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设想活动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组,教师指令要明确具体以便学生熟悉做什么,怎么做。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室内走动,注意学生的动静,防止偏离中心的合作学习出现,并为合作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3.教师是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仅在学生之间进行,教师也应该参与学生活动,教师除了观察巡视之外,还应加入到一个或几个小组中参与活动,此时教师应进行角色转换,不能以权威者,命令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合作学习中。
        4. 教师是评估者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一个重要作用是评估学生活动。作为评估者,教师应做两件事::一是纠错,二是组织反馈。纠错要得体,恰当,以免伤害学生积极性;组织反馈是评估学生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提倡老师聚焦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上,以鼓励为主,以便营造一个愉快,自信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则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刺激学生课下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导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
        [3]面向21世纪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4]邓小丽主编.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解读.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