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和“词块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蒋虹
[导读] 为了解决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这个困惑
        蒋虹
        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东广州  510380
        摘要:为了解决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这个困惑,本文通过分析一节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在对单元课文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融入“词块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做到既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轻松掌握课文词汇的涵义和用法。

        关键词:本文解读;词块教学;英语阅读课

一 .前言
        “文本(text)”一词起源于拉丁语texere, 汉译为“文本”,指书写时固定的任何话语。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文本是一个语义上完整的篇章,文本可以长也可以短。短是一个词,长是一章。它与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语篇”概念相一致。因此“text”常被用作“语篇”的翻译。解读指的是通过分析来理解。它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读者借助一定的阅读技巧,策略和现有的背景知识预测,处理,语言符号信息,然后加以理解,接受,并试图建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等与主题相关的图式,同时假设各种对信息的理解。[1]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将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加深,并且不断验证和调整所作的假设,以达到与作者思想的沟通。阅读文本可以从文本,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落,这是字面上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这是对文本的文学解读。纯文字和文学解读不是独立的两部分,它们密不可分并且都要立足于文本的高度,进行自上而下(top-down)的语篇分析和构建语篇意义。[2]
1991年Redman指出,词汇表不仅包含单词,复合词,短语,还包括句子。他认为,词汇是由各种不同的词块集合而成。Lewis在1993年提出的词块教学法中说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词汇链或词块(lexical items/chunks)组成了语言。构成词块的词汇是语言的核心元素,词库由不同类型的词块构成,不同组合的词块则形成句子,而句子连接就成为了一个语篇。Lewis还提出单词和短语(words and phrases),高频搭配(frequent collocation),习惯用语(institutional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都属于词汇的范畴。词汇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在真实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比词汇要高。它结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点,具有固定的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本词汇分割成块,让学生感知并记忆词块,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提升记忆效果,极大地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3]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本解读与词汇学习之间的矛盾是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相信一线教师就有这样的感受,鉴于学生很难对篇章内容和词汇学习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在对待文本词汇的阅读上会产生两个弊端:一个是课堂上只有解释文本内容和问答活动,不注重语言和文本词汇,这样就容易产生教学活动和文本的脱离;其次,分析课文内容过程中,学生暂时脱离文本来解释和练习词汇,这就切断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连贯性。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全市英语阅读公开课(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三单元),阐述如何将词块教学融入到文本解读中,旨在探讨英语教师如何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欣赏的同时,借用词块学习的方法掌握文本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和用法。

二. 细读文本,构建词网----教学实例及分析
   1.文本解读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
教师应该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任何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都是建立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上。教师应从不同的维度思考教学目标与教材文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并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明白通过细读文本,应了解哪些具体的内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三单元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的阅读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各种不同类别的英式幽默。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解读,了解卓别林滑稽但却鼓舞人心的幽默和他成长为著名的喜剧大师的人生经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卓别林为学习的榜样:对待困难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
2.走近文本,抓住标题和中心词,感知整体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往往强调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词语是文本的的组成材料,又是文本灵魂的载体。而标题和中心词则是最能够体现文本内容和主旨的核心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和中心词细读文本,就是为解读文本找到一把钥匙,能有效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效率。[4]所以,笔者一开始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标题: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大意:The passage is about how Chaplin became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此外,还要求学生通过略读,用一个词来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由于这篇课文每个段落的大意都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很快就能找出这5个中心词:influence(para.1), childhood(para.2),character(para.3),example(para.4),achievement(para.5)。
3.巧设问题,深入文本,引出目标词块
在抓住文本主旨及各段中心词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两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勾画出卓别林成为Master(大师)的成长“路线”(见下图):             
                                 Master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勾画出以上两条主线,笔者对于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设置了不同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围绕段落关键词归纳相关词块来组建词网。

这个环节是“文本解读”和“词块教学”有效结合最有力的体现。旨在帮助学生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掌握目标词块在特定语境下的涵义和用法。以下是本节课中笔者给学生设置的具体阅读任务:
(1)第一段: 设问Which sentence tell you that Charlie Chaplin is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 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目标词块brighten the lives of ---和nobody ---do better than---,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卓别林被称为“Master”的原因)
(2)第二段:读段落并围绕三个中心词family, skill and achievement,找出相对应的词块(见下图)。
Charlie’s childhood and a famous actor of humor
           
Family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parents were both performers—
–-leaving —worse off
            Skill      ?—was taught to sing —and dance —
—could mime and act the fool —
Achievement& Job      ?By his teens,— child actors , — actor of humour
—was ever bored —subtle acting —entertaining
(分析:三个中心词归纳了卓别林童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学生通过归纳词块,细读文本,进一步了解到卓别林用喜剧这种表演形式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同时还批判了现实主义的丑陋。事实上,卓别林出彩的表演与他个人的童年经历有关。就像本段落所描述的,他的演艺生涯是从小时候偶然一次帮助临时演员母亲解决表演问题而拉开了序幕。这段儿时的经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第三段:读段落并回答两个问题:
① Can you describe the little tramp?(通过学生回答引出目标词汇:poor, homeless, social failure)
②Why was the little tramp loved and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通过学生回答引出目标词汇:optimistic, determined,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分析:通过两个问题的设问和目标词块的归纳,引导学生学生深入理解卓别林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角色little tramp成名的原因是由于他乐观,积极,勇于面对困难的个性。也是因为这个角色给很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4)第四段:读段落并围绕设问中的三个关键词找出相对应的词块(见下图):

(分析:通过设问,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近卓别林出演的著名作品《淘金记》。细读本段对于卓别林精彩表演的细节描写,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默片时期,卓别林和其他始终只是一味插科打诨的喜剧演员不同。卓别林总是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展现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和角色独有的个性,他的表演不仅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然而有些喜剧演员纯粹为了取悦,逗笑观众而表演,其塑造的人物角色并没有显著的性格特征,更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5)第五段:设问Which sentence tell you that Charlie Chaplin is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并围绕中心词Achievement归纳词块。
(分析:提出和第一段同样的设问,旨在让学生领会本文采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来突显文本的中心词:Master。学生不仅通过细读归纳出词块writer, director, producer, a special Oscar, inspire people,还从中感悟到,从卓别林一生取得的成就来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Master”。)
4.走出文本,运用词块,升华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积累的词块,深化记忆,并在提升词块运用能力的同时升华文本的主题,笔者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采访的语境:假如你是一位受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记者,请在现场采访几位观众,让他们谈谈自己对于卓别林的看法。在这个活动中,要求扮演记者或是受访观众的学生都必须用上本节课归纳的目标词块来表达。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很喜欢这种课堂活动,并且绝大部分能用上所学的词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来一往的采访活动中,学生还对卓别林的一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当时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到:“每次看卓别林的表演,不知道为什么,总想站起来为他鼓掌,但却眼中有泪。幽默与人性是卓别林的艺术作品中始终体现的两大重要元素。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他除了营造滑稽效果之外,还把为笑而笑的“闹剧”提升到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是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卓别林的人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线教师不能只关注语法,单词的教学,还应用心构建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增强学生和文本的互动,帮助学生获得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和提高领悟英语的能力。而阅读课型中的词块教学也不能脱离文本来进行。学生只有在特定的文本中理解,积累,巩固词块,才能强化词块记忆并提升个人用词能力。虽然教无定法,但是贵在得法。在“文本解读”和“词块教学”相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将会坚定地继续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戴军熔.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
 [2] 刘辰诞.教学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郭静.词块应用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天津教科院学报.2010(1)
 [4]郑欢婷.例谈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与技巧[J].文理导航.2014(4)

作者简介:蒋虹(1979.9---),女,汉族,籍贯广西桂平,工作单位:广州市真光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