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罗丁山1 李娜娜2
[导读] 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高校应当通过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组织功能
        罗丁山1  李娜娜2
        湘潭大学
        摘要: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高校应当通过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组织功能,在通过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改革顶层设计和整合各类资源,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时必须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群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通过对高校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分别定位和能力评估,专注于培训提升专职创新创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又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引进校外兼职教师,坚持“自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
         关键词: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
一、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
        随着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以来,整个社会的创业热情被激发起来。其中在这个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囧也转化为创新创业的热情。而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制造业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迫在眉睫。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受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专门强调了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对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素质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中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则进一步指出 “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者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
二、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目前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主要是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政策、法规、理念。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创新创业的老师不仅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老师在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高校作为培育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支撑力量,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夯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下一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突破瓶颈的关键。
三、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构成类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般由专业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专职教师通常担负着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和创业就业指导的教学和管理任务,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深层次推进,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队伍缺乏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偏弱已成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2]。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要解决这个瓶颈首先要明确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特殊性,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整套实践方法将优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留的住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素质。
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必须拥有良好学科素养
        良好的学科素养既包括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也包括扎实的教学理论文化知识。创新创业教育不同意高校传统的学科教育,他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特有的整体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整合协同性的特点而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有着不同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素质的更高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自然要明确的完整地、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了解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等[3]。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除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充分掌握与了解之外,还应当丰富的多元化理论知识结构。主要是指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科普性知识与专业性知识,包括针对不同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思维方式以及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过程中要了解的相关税收、社会学、心理学、市场、经济、法律政策规章等内容。
         (二)高校师资队伍必须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教育常因为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枯燥等原因而让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学习,甚至有学生对它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这种不入耳入心的教学方式,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必须在拥有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授课方式,改变授课内容,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
         (三)高校师资队伍必须拥有出色的实践指导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拥有出色的实践指导能力,具体包括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开发能力、活动组织能力、项目分析能力、项目指导孵化能力、对创新创业者的激励能力和引领能力[3]。这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创新创业辅导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成熟率。


五、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校内的专职教师与校外的兼职教师在教学特点与教学特长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校内的专职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但是因为校内专职教师普遍上实践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未经过系统性的训练而难以胜任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当中的指导。而校外兼职教师恰好能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在实践方面的缺陷,他们大多具有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同时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行业显示情况和创新创业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落地转化有着很强的指导能力[3]鉴于此,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立足于两种类型教师的特点,在不断充实校内专职教师的数量、质量提高其教学的综合质量的同时加大引进校外的兼职教师,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4],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建立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制度体系。
         (一)大力开展对内培训,提高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有学者通过以D大学研究为个例,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一半是硕士学历,大多都是从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和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行政人员转行而来,其中行政人员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且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居多,36~45岁的教师占创新创业师资总数的35%[5-6]。创新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和体系性要求师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理念,目前创新创业校内专职师资队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急需要高校通过整合资料,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培训活动来予以提高。
        首先要大力组织对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集中训练营、讲座、对外交流等多样的方式,加强教师对创新创业有关的相关税收、社会学、心理学、市场、经济、法律政策规章等各方面知识并针对性的进行融会贯通。其次通过借助全国全校的有关双创类赛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性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型学习活动等各种活动方式,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参与其中,增加其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对全国示范性高校的参观学习或者对外交流,开阔眼界从而提高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大力引进校外兼职教师,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多元化
        校外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和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的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本科生实践实训项目训练报告的设计、撰写,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项目以及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安排与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学习的实践深化,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引进校外兼职教师的渠道来源,应当坚持多元化的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结合校友所进行的创业领域与之前的研习专业,可以进行针对性更高的专题教育。其次是聘请企业、事业单位人员为导师,尤其是工商、税务、法律、银行等各个领域的人员,他们拥有专业的实践知识,能针对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更好落地。最后还可以跨校聘请其他著名的创新创业导师,不拘泥于传统的聘请导师形式和导师教授知识的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校外导师活力。
         结语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如何落地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率无一不紧紧依靠高校师资队伍的力量。高校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进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一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2019(03):139-141.
        [2]杨光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10-11.
        [3]邢晓阳.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3):148-152.
        [4]李亚奇,王涛,李辉,汪波.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4):40-43.
        [5]王丽燕,王建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9(03):49-53.
        [6]魏芬,孙跃东,单彦广,李臣学,杨玉英.“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1):96-100.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194005,项目名称:“新时代行业需求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和实践”。
作者介绍:
1 罗丁山(1989-),男,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411105,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2 李娜娜(1999-),女,河南信阳人,湘潭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在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