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健 辜丹琳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 东莞启智学校
摘要: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孩子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面对“孩子被动学习”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父母提供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父母
“孩子被动学习”这个问题,常常让很多父母很头疼。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从“治大国如烹小鲜”中受到启发。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意是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鱼的过程,而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也需要一些方法。汲取这句话中的精髓,面对“孩子被动学习”的问题,父母可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教育“火候”要适中。
“烹小鲜”时,若火候太小则较难煎熟,若火候过大则容易焦,因此既不能熄火也不能随意加大火候,还要适时、适当调整。教育过程亦如此,教育的“火候”要恰到好处,不能忽略孩子的想法,也不能过度关注孩子的言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但要适当“无为而治”,让孩子既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在可控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即使他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也能让他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不要对孩子有“你怎么不爱学习”、“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回来都学习,你就玩手机”等这样消极的话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成孩子的行为,把握好教育的“火候”,不仅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还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需要积极的等待。
在“烹小鲜”的过程中,不能由于急着想吃就总是翻动小鱼,它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会慢慢熟的,要先等等,不要过于着急也不要懈怠,在关键的时候,烹饪者观察到小鱼的一面差不多熟了再把它轻轻地翻到另一面去。对待孩子就可以用这种理念,父母自身不要过于焦虑,不要总是催促孩子,又或是孩子一出现问题,父母就急着给出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但是却发现孩子还是做不到,就更加烦乱,孩子也可能出现紧张、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亲子双方都心灰意冷,更容易放弃,这样最终很难收获理想的结果。因此,面对“孩子被动学习”的问题,父母要学会积极等待,给予孩子耐心的支持和教导,而不是因为孩子完成不了作业,自己心急而帮他完成或直接给他答案,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化成了给孩子的包办式帮助。
三、适当的时侯要“下佐料”。
“烹小鲜”除了小鱼之外,油、盐、酱、醋等调料若能放得恰到好处,能让小鱼更加美味。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方面要告诉他:“我陪着你、我等着你、我支持你”,“如果这道题对你太难,我们可以一起一步步解决的”,但另一方面也要让他知道“你不能总是依赖我,不能总是寻求我的帮助”。所以,恰当的“佐料”是让孩子这条“小鱼”更“美味”的秘方。那么父母可以怎么做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你可以告诉孩子:“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在这句话中,读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开心”,即打开心扉,当一个人博学,他的心胸会更加开阔,对待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会有所不同;二是“明目”,即明辨是非,看待世间万物时的眼睛会更为明亮;三是“利于行”,即对实际行动有帮助,让你走得更快、更远。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句古言,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化为孩子内在动力的源泉,激励孩子不断前行。
(二)协助孩子着眼于能解决的问题
古人云:“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家庭教育正如“骑千里马”,虽然要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它的“逸气”,但毕竟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部分知识和社会阅历,还需要父母用“衔勒”来控制它,进行理性思维的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分析他“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他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尽快摆脱困难,避免误入歧途。
(三)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
《学记》有言:“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在教育应循序渐进,父母应不超过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正所谓“多则惑”、“欲速则不达”,如果过早让孩子学习那些超出他“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揠苗助长,没有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也是很正常的事,孩子也就慢慢不愿意学习了。因此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因材施教,并且承认和明白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陪着孩子慢下来,用“牵着蜗牛散步”的耐性、因材施教的悟性和默默坚守的品性,不一味求同,在教育上我们往往更需要存异,即使孩子“心之莫同”,也可以“长善救失”,尽量促进孩子优势个性的发展,弥补其缺陷与不足。
(四)科学并积极地鼓励孩子
父母要鼓励孩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引导孩子要有克服困难、不懈追求的勇气和动力,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后才能发奋图强,有更坚定的求知态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气馁,不倦钻研,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父母拥有一双“慧眼”,常常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充满正能量,孩子才能拥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五)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相观而善之谓摩。”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在家庭中一直在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父母本身也不认真学习或工作,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所以父母要先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做好学习的榜样,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养成认真努力学习的优秀品质。而且,“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父母要引导孩子和同学、朋友相互学习,多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但又不可沉溺于与朋友娱乐、或者沾染上不良习气,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孩子是否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了某些不良影响,并且要加强教育,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不良诱惑所带来的危害,学会思考和辨别,使孩子及时远离、抵制不良诱惑。父母既要发展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又要让孩子“乐其友而信其道”,引导孩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益友”的影响和榜样的力量成为孩子成功的助推器,推动孩子提高自身的学业修养,实现创造性的成长和超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古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精深的内涵,对当代教育教学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作为父母,要好好珍惜中华传统文化这宝贵的遗产,汲取其中优秀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原则,适当借鉴、继承和发扬光大,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代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相结合,融合成育儿之道的源泉,使家庭教育更加“有理可循”,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金战.怎样帮助孩子摆脱被动学习[J]家长.?2012,(05)
[2]于正军.自主学习:从被动探索到主动发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1)
黄海健,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心理健康二级教师,联系电话:1350921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