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聪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北校 448000
摘要:作为课程教学主阵地,课堂教学中高效化课堂的构建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有效性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策略
引言:与其它新学科相比,物理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繁冗性和实践性,若教学中教师仍采取说教式的传统模式,在削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化发展,为确保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讲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调整,通过将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兴趣有机结合,以此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价值的前提下,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践行“情境教学”
物理课程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相关性的基础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学生实况创设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是目前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对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情境创设时,为保证模式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需在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课程教学内容,以便于在保证情境创设合理化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于某些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课程知识,在讲解时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某些抽象性课程内容授课时,为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主动参与,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探究情境,由此在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认知和理解度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授课时,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通过播放相关音频(生活中真实噪音)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噪音的危害以及影响,之后通过设置“自身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如何有效控制噪音?”等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便于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的前提下改变原有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运用“物理实验”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以及保证高效化课堂的构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通过合理化运用“物理实验”,借由物理实验现象来找出物理规律,由此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化发展,实验的“讲、听、背”虽然帮助学生积累了课程知识,但久而久之在被动式接收中学生对课程的探究欲望也在不断下降,而为保证高质量教为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通过采取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通过引发思维冲突以便于在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前提下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在《浮力》授课时,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知课程知识以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化运用“物理实验”,以便于在有效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前,学生普遍认为“浮力”只与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有关,却忽视了“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物体形状以及液体特性”,因此为保证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通过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如下实验——“将鸡蛋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含有一定比重盐水以及浓度更大的盐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三个烧杯中鸡蛋的状态分别是下沉、浮在盐水中、浮在水面上”,因此可知“浮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与“液体特性”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探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
三、制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从某方面来讲是影响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换言之为保证课堂的高效化构建,教师需根据学生实况制定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目标,以便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化发展。中学阶段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为帮助学生更好发展,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不同角度(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认知规律、动手实操能力)出发,通过合理化分层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浮力》授课时,为改善传统应试化教育教学现状,首先教育工作者需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在全面掌握每位学生实况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之后根据层级特点设置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便于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为有效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以及解决学生能力差异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完整按照“创设情景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过程进行教学,以此来保证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总的来说,物理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为确保高效化课堂的有效构建,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化践行“情境教学”、运用“物理实验”,由此在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5,10(22):166-169.
[2]唐绚红.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5,12(06):111-112.
[3]周文芳.抓住中心环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5,12(1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