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写作支架,写好民俗文化生活作文 ——以《好一场达体舞》写作实践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赵岚昕
[导读]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赵岚昕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617000

        内容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民俗文化生活作文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与策略,从而顺利完成写作,写好民俗文化生活作文。  
        关键词: 写作支架 ; 民俗文化生活 ;作文

     一般而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意表达不清楚;语言平实无美感;表达无技巧或者误用技巧;题材狭窄;思想浅薄无深度;文章无生活味更无文化味。而事实上各地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多,但学生写作民俗文化生活作文只是客观描述活动形式,没有写出民俗的文化味道来,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本文就以《好一场达体舞蹈》为例,谈谈如何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写好民俗文化生活作文。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在民俗学家钟敬文看来,“人们生活在习俗里,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民俗。”在欢庆的日子跳达体舞蹈是彝族的习俗,而今在很多场合都会跳达体舞,本地初中生对跳达体舞蹈并不陌生,那么如何用手中的笔描绘舞蹈场景,写出文化味呢?
        首先,需要搭建问题支架,导入写作情境,收集写作素材。
        课前两分钟,以设计好的问题向学生提问:(1)你跳过几次达体舞?(2)你在哪些场合跳过达体舞?(3)你有哪些跳达体舞难忘的经历?(4)你还记得哪些跳达体舞的人和事?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在黑板板书关键词,把不同学生的相同或不同回答分类整理,这个过程就是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回忆的内容就是写作的素材。学生从罗列的关键词中筛选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解决了写作素材欠缺,内容单薄的问题。
        其次,搭建范例支架,鲜活舞蹈场面描写。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以《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为例,给学生提供可学习的例子。
        1.展示《安塞腰鼓》(第7自然段),简析本段的“点”与“面”相结合的写作思维。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内容是人的精神,面——记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儿;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内容是场面的分解,点,细分具体描写:鼓点;衣服、腰带与鼓槌上的红布飘飞状态;脚步;眼睛在纷杂的舞蹈中的感觉-----描写)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内容是抒发自己的感情,面——抒情、)
2.学生填写知识表格:
         教师板书:面+点+面

写作内容    写作角度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1-2句,写人的精神(打鼓的人们)    整体——面    记叙  描写    排比 比喻
3句,活动分解(舞蹈过程)    具体——点    描写    排比 比喻  倒句式
4句,写整感悟(观众)    整体——面    抒情、议论    排比

        3.学生欣赏舞蹈视频,重点分解达体舞蹈动作。(踢腿、荡裙裙、跑跳、跺脚、甩手、等等,动作如舂米、掰玉米、打谷子、狩猎、放牧等劳动情境)
        4.学生按表格知识练习达体舞蹈的场面描写。
    这个环节设置了写作情境,调动学生描写跳舞时的气氛、服饰、神态、心情、精神面貌等,在作文中解读舞蹈动作的含义,彰显民俗文化自信,激发了学生用文字传扬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达欲望 。
        最后, 搭建量表知识支架,评改完善作文。(利用图表搭建整体写作知识)
1.搭建写作知识支架,形成自测自评量表。
作文写作知识量表
写作思路    写作内容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表现作用
场景    人、事、物    记叙、描写;拟人、比喻    营造氛围
    人、景、物构成的整体场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排比、比喻、类比    营造氛围,渗透感情
场面    人物活动整体面貌(面)    记叙、描写;排比、比喻、类比    表现人物整体形象
    活动分解,(动作分解)(点)    描写 ;  运用恰当的修辞    凸显人物性格
    人物活动整体气势(面)    描写、抒情,议论;排比、比喻    渗透感情,丰富人物
形象
感悟场面,联想画面    活动前后变化    记叙,描写;对比    丰富画面与人物形象
    活动画面联想    记叙、描写;类比、联想    丰富画面,表达主题
    人物情感的变化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凸显人物性格,表达主题
结尾(小结部分)    对事件的赞美(抒情与议论)    抒情、议论;深化中心、突出主题(留悬念)    突出主题
2.根据量表自己完成写作思路与写作内容的修改。
        3.学生根据量表第三项互改,推出(1-3)篇交流。
4.学生交流并点评,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写作的兴趣。
   总之,写好民俗文化生活作文需要给初中学生搭建问题、范例、知识支架,引领学生在进入写作情境—范文悟法—写作用法—修改得法的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明晰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经验,提升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化,知能生长可视化。在平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支架理论开展师生互动,通过以学促行,以行求知,展现语文作文框架。鼓舞学生参加分享生活例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发挥支架教学中的归纳法。选定写作角度进行分析,导入灵感素材,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应对写作难题。
参考文献:
[1]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7)。
[2] 王晓波.支架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语文教学研究,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