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项小莺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小莺
        福建省晋江市江滨中学  福建晋江  362212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教学;实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优化完善中。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人素养的关键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无论是关于法治思想、家国情怀等较为宏观的事物,还是青春历程、学习实践等较为生活化的事物,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凸显这门课程的价值,做到不仅仅是单纯地讲述知识和道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获得更加健康、快乐的青春期,为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将先进的教学资源积极利用起来,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并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它一般只占据课堂的几分钟时间,但是这几分钟的过程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质量。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可以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开端就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而为达到较高的课堂实效提供保证。多媒体设备能够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于一体,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着积极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课堂导入。以音乐导入为例,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南音给学生听,引起学生对这一本土特色文化的好奇心,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实现本土化教学。再播放戏曲串烧,由小见大,拓展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当学生听完后,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设问,即在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片段中,你感受到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问题的提出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的思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学科素养,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些学生虽然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但是学习效率较低,在一堂课的时间内难以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多媒体设备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多样化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切换内容,进而迅速创设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达到较高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让友谊之树常青”的内容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友情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友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拍摄一段学生自导自演的情境视频,一段好朋友之间为某事发生争执后冷战的情境,课上播放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其中一个人就是自己,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生引入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回忆起自己曾经与好朋友之间遇到的不愉快,然后再结合本堂课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交友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巧用多媒体调动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的课程,涵盖了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等多个对象之间的情感,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情感的教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媒体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更加多维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的内容时,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若不能正确辨别不良信息,就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网络现象的图片,如,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大量的谣言从电脑中传播出来,教师可以提问:面对谣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们会思考,要杜绝谣言的传播,就要从自己做起,要学会辨别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另外,对于暴力、恐怖等信息,更要自觉抵制,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环境。再如,网络也是正能量的传播地,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中国网络舞蹈节”、“网上追逃系统”、“网络书画展”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上不止有不良信息,还有很多正能量,我们不能被网络利用,而是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让网络成为生活便利、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这种利用图片媒体进行分享和教学的行为,可以直观地带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感悟,使道德与法治的内涵不断深化。
        四、巧用多媒体创新合作,感受教学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媒体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做负责任的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分小组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本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微课。然后,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根据本组制作的微课进行成果展示,如在合适的时段插入“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或“抗疫的感人瞬间”等等,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自身的实际感受,派代表阐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观点的交换达到高效吸收知识的效果,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设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和课外延伸内容,同时还能够及时连接网络,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前沿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充分地应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工作全面、深入地优化完善,进一步创设富有声音、图像的教学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倩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8):39-40.
        [2]吕文华,温云霞.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中、下旬刊),2020(2):62,64.
        [3]乔海璧.多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107-108.
        [4]尚文强.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