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乐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210043
摘要:剪纸文化作为我国发展中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也被称为镂空艺术,属于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剪纸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将剪纸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增加小学生对于剪纸文化的热爱,让剪纸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三国蜀汉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三国蜀汉;剪纸文化;小学美术;运用
一、剪纸文化的功能
1.1审美教育功能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剪纸文化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剪纸的纹样是从人民辛勤的劳动中获得的,将生活的气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1],虽然源于生活,但是也高于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不同的剪纸纹样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体现出来的寓意也有所差异。小学生学习剪纸,能够陶冶情操,感受美,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1.2剪纸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三国蜀汉时期的剪纸文化,能够将三国蜀汉期间的爱国故事引入主题中,让人物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其获得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真善美,十分符合小学生对于价值准则的追求,强化剪纸对于道德教育的功能。
二、三国蜀汉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2.1课程导入
要想将剪纸文化导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加强对PPT等利用,充分的将三国时期的剪纸作品体现出来,引发学生的对于三国蜀汉时期文化的了解,通过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加强对作品的赏析和讨论。
2.2讲授体现
2.2.1让学生认识三国蜀汉剪纸
为了让学生认识三国蜀汉时期的剪纸,就要通过文字、图案等作品的展现,让其认识到《三国蜀汉剪纸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析剪纸的用途。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剪纸制作的方法,实现对图案的设计,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剪纸符号的基本语言,并掌握其利用方法。
2.2.2在实践中学会图案设计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剪刀和操作剪刀,实现独立的图案设计。
2.2.3作品点评
在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和评价。
三、三国蜀汉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对剪纸课程内容进行分级设置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普遍对图像和故事性的内容十分喜爱,其不仅想象能力强,而且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以剪纸兴趣培养为主。毕竟剪纸文化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中直接将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剪纸的内容,想想其中所蕴含的故事[2]。比如:剪纸的内容是嫦娥奔月,学生对这个故事十分喜欢,所以许多学生都选择这个剪纸说故事,所以更容易激发他的创作热情。对于小学阶段中年级学生的剪纸教学,重在让学生掌握剪纸技巧,让学生更好的对剪纸作品进行模仿。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以汉字为背景的作品,比如:“囍,林”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显著增强,创造出更多的作品。针对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让其观察生活中场景,然后科学的利用剪刀将生活场景用剪纸表达出来。
3.2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让学生对三国蜀汉时期的文化有所了解,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造机会,给学生自由想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抒发其对艺术的喜爱。学生可以将有价值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观察,主动去探索剪纸的奥秘,通过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剪纸有更多的想法。在实际的剪纸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方法,也要为学生预留创造的余地。一般来说,剪纸的技能有:煎、撕刮等[3-4],比如:剪纸的时候要目测剪纸的直线,沿着曲线和直线剪,一旦技能掌握,后续的剪纸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流畅。比如,在初始剪纸的时候,学生不可以随意选择一张空白的纸进行操作,也不能要求其可以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比如:可以让学生剪一个苹果、梨等作品,从简单的图像出发进行创造。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三国蜀汉剪纸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传承民间艺术,了解三国蜀汉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具有良好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向学生展现剪纸文化的魅力,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三国蜀汉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482-483.
[2]冯朝霞.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课的审美意韵[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42.
[3]梁梦婷.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教师,2021(7):71-72.
[4]孙丽.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