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李凤艳
[导读]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重要学科之一
        李凤艳
        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  277599
        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重要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受重视程度较高,投入资源不断增加,配套的教育方法、教育体系得到了显著优化提升。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必将回归生活,因此挖掘语文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对于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着积极作用。语文学科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密切,实行感知生活策略落实到实处,有助于激励学生深入生活,在感知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增添别样生机与活力同时,稳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素养。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多角度分析教学中的不足,明确写作教学重要性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感知生活策略全方位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知生活;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写作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受重视程度较高,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写作理念和模式随之升级优化。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建立的关键所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特点,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学习中。基于感知生活策略,便于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有机整合下形成更具生命力的文章。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淘汰,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师生交流沟通下,创设生活化写作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一、感知生活策略引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价值
        其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爱好,持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教育环境相较于封闭,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小学生感知生活、感知自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感知生活能力发展。如果长期局限于课堂上的写作中教学,不可避免的出现素材不足,灵感缺失的情况,最终呈现的文章枯燥、乏味[1]。因此,基于感知生活策略应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在切身感知下逐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丰富写作素材。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感知生活策略可以打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构建良性教学环境,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正确审视生活的同时,积累生活经验,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二,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语文写作本质上属于理论联系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也是语文教学难点所在[2]。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创新中投入了大量精力,自然也取得了可观成果,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学生出现无内容可写的情况。为了规避学生无话可说,教学中多通过仿写模式引导学生练习,即便这样学生可以完成一篇文章,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素材累积不足的问题将更加严重,不仅影响到学生写作质量提升,还会弱化学生的生活感知能力,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实行感知生活策略,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正确看待生活经历的重要性,学会感知生活和体悟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素材积累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依据所积累的生活素材,在写作时可以灌注情感于其中,找到最佳的表现形式,不仅不会出现词穷情况,还可以有效增加作文质量[3]。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将目光局限于课堂,即便知识记忆的扎实、牢固,但是缺少实际生活经验感悟的作文,是难以引起他人的阅读兴趣的。生活多姿多彩,时时刻刻发生着有趣的事,尝试着将这些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并融入到文章中,最终呈现内容的将更加真实、生动。写作时丰富的素材储备,一气呵成,没有停顿,顺畅的完成写作,不仅可以获得理想分数,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4]。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剖析
        结合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情况来看,受限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教师教学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教学质量还不理想,较之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进。
(一)部分教师作文教学认知不足
        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写出来的作文空洞乏味,缺少真情实感,作文成绩不够理想。写作文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将所见所感通过艺术加工呈现,因此如果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不足,自然无法写出生动的作文[5]。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写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少,加之激励方式不合理,难以从本质上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强制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陷入到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二)学生写作方式不合理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不同差异,在日常写作中,经常习惯模仿和照抄优秀文章,尽管这些优秀文章中有很多优美字词、段落值得学习和借鉴,适当的融入到作文中。基于此种方式,可以适当的提升作文分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长此以往,可能会遏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甚至养成盲目模仿和依赖他人的习惯,喜欢走捷径,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6]。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呈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内容空洞、乏味,从整体感受较为枯燥,自然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三)教师的强制干预和影响
        目前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很多教师为了尽快取得可观成绩,追赶教学进度,经常强制性要求学生去参考和模仿某些优秀文章,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段落结构,结合不同题目呈现。教师将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写作教学不愿意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写作时局限于课堂,很少会让学生贴近生活去收集写作素材,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式听从教师安排,习惯于去模仿,降低学生写作兴趣培养[7]。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感知生活的具体表现
        感知生活策略,即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区感知、体验,丰富写作素材,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语文教学语言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选择的生活化语言,可以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消除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表看法,展现观点。

而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轻松的学习情境创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选择合理有效的写作方式来表达真情实感,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同时,稳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8]。
        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生活化。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组织情景剧演出活动,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令学生深层次感知和体验,丰富语文写作素材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呈现出高质量的文章,对于推动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感知生活策略的实际应用路径
        结合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暴露出很多不足,教师多感知生活策略认知存在不足,即便尝试着应用,但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极大的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教学质量也将大大下降。故此,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践行到实处。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感知生活策略的实际应用,其本质就是推动写作生活化,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贴近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环境,通过此种方式来营造轻松的氛围,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写作的兴趣[9]。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写作主体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情境,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写作任务,在轻松的氛围下激励学生融合生活经验和切身感悟到写作中,巧妙的表达情感思想,丰富作文内涵,对于提升作文整体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如,围绕《写敬佩的一个人》进行写作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群体,发挥引导作用去讲述自己记忆中佩服的一个人,以及所发生的事件,帮助学生挖掘素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很多普罗大众会敬佩的人,如医生、消防员、警察以及边防军人等,在生活化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梳理写作流程,有东西可写,提升作文质量。
        另外,教师也要明白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性取决于年龄和性格等多方因素,因此如何维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通过实践观察,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其中,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多前沿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践行应用。
(二)积累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灵感
        生活化写作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去感悟生活和发现生活,可以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也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运用生活化元素来丰富写作素材,进一步延伸学习范围[10]。如,可以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写作中,从家长不同职业角度进行交际或写作。如,家长做医生,可以介绍下每日的工作内容,所遇到的人或事有哪些;家长是开饭店的,可以介绍下饭店的招牌菜,以及所遇到的真人真事等。诸如此类,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感悟和体验,挖掘潜在价值,为写作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逐步养成主动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的习惯,对于学生个体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另外,教师也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灵感,懂得将灵感梳理和呈现。如,在《美丽的自然景观》写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自然景色,找到技巧在文章中抒发情感思想。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写作和生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闻,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
(三)丰富教学活动内容,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
        语文写作教学中,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也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改进,注重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创新,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的同时,丰富情感体验,更加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如,围绕《校园那种的景、物、事》为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各色景物和人物,丰富校园景观的认知和掌握,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为后续写作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让写学生养成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逐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通过开放性的作文题目,促使学生可以最大程度上融入生活经验,思维也可加活跃。作文题目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过大,不仅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还会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下降。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看法,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让学生结合内心想法来确定方向,学会自主表达,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化提出的相关要求,应该正确看待写作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促使写作时有内容可写,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分,具备更高水平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婧.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48.
[2]刘海.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强化[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46.
[3]孙运芳.渗透生活理念 拓展写作空间——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2):69-70.
[4]李雅斌,苏小龙.用“典”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习作——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初探[J].新教师,2021(03):39-40.
[5]胡红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1(10):141-142.
[6]郑和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三部曲”——以习作《家乡的习俗》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3):76.
[7]沈春琴.借助看图写话,培养写作能力——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格言(校园版),2021(08):44-45.
[8]郭丽鹏.用生活唤醒写作——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06):77-78.
[9]李雪飞.以文为媒,生活教学——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2):8.
[10]马寒.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