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仁寿县文林街道东街幼儿园
摘要:
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思考、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游戏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并要有积极的观察心态,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
关键词:观察 幼儿 游戏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是主体,我们不断的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按照我们设定好的去完成游戏活动。当然孩子在活动中其实由他们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让孩子成为主体,我们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思考、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游戏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并要有积极的观察心态,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可见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在活动中各种能力、经验的发展。会观察的老师便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整游戏模式。
一、细心观察指导、适时介入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指导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捕捉幼儿身体动作、情绪、语言等方面的信息,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心情、态度和水平,并以次为依据,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如: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活动时间长短,游戏难度等,及时调整活动,提供幼儿活动的持久性和兴趣性。小班孩子在玩穿珠珠的游戏活动时,很认真,
有个孩子在穿珠珠时,总是穿不上,我发现他把线拿得很长,每次线准备穿时就掉在下面了,所以总是穿不上。这时我走过去说:“洋洋,怎么穿不上呢?”他说:“不知道”。我笑笑说:“哦,这个绳子要拿短一点,手拿到这里,前面不要留太长,这样一穿,你看就穿上了。”他开心的笑了。这时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孩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的积极性也高了。但有个别的孩子在穿珠珠游戏中,已经能很快的完全穿好,这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游戏,这时这个游戏已经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了,他需要增加难度。这时我便会给他提供一些孔小一点的珠珠玩具。这样对他就有了一定的挑战性。孩子的发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更高一层的提升。
二、兴趣导入,激发幼儿尝试探索
教师作为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幼儿中运用生动形象、鼓励的语言,用自身的动作行为暗示、支持幼儿,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对活动保持兴趣。
如音乐游戏《小司机》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我在开汽车的同时加以模拟开车的动作,左转、右转、刹车等有趣的动作,孩子们越玩越有兴趣,音乐结束,还一直说,我们还要开。既然孩子兴趣正浓,那我就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我说:小司机出发咯!等到转弯时我提醒道:“注意,左转了。”当然,对于小班孩子,有些还分不清左右,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断巩固,提醒,孩子们会在不断地游戏中去了解左右。当孩子们左转正确,我会及时给予鼓励。由此可见,对于小班孩子,生动形象、鼓励性的语言在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观察主要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以及幼儿在于运动器材的互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观察中,教师明确哪些是孩子们共有的问题,哪些是个别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适时地帮助、指导。那么什么时候介入,既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又能体现老师的指导?孩子不玩玩具在一旁观看时,这时可能是孩子没有找到玩伴,可能是因为没有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时候教师要及时介入,给予指导。幼儿不专注游戏或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有一次,我看见小朵在一旁站着,看同伴玩,这时候,我也拿了一个圈走到他的身边,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一起来动脑筋,看谁能想出各种各样玩圈的办法。"于是,我先想出了套圈的玩法,他想出了滚圈的玩法,我俩你来我往想各种各样玩的方法,这时候,吸引了其他小朋友,他们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游戏中来,孩子们又"发明"了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的玩法,活动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我就说:"你真棒!我也来跟你学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新出许多新的玩法。让幼儿在运动中有收获,调动孩子们积极的集体思维。
三、师幼互动、潜移默化
游戏的过程能使小班的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因此,在平时的运动中,我还融入了互动的理念,不仅经常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情境,使得单调无聊的练习变得有趣而生动,而且还根据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提供多样化运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则注意观察暗示和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差异性,又能促使幼儿在运动活动过程中,在行动上、思维上、语言交流上都产生着积极地互动,在互动式的活动中能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各种基本动作也得到了练习和锻炼。我则以同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玩,给予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其实,幼儿除了有想与同伴一起运动一起游戏的欲望以外,他们也很愿意与老师一起运动一起游戏,往往和老师一起游戏的时候他们都很容易兴奋,有目的地去运动。而教师在运动中的方法技巧往往能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在观察中得到了经验。例如,有一次,我看到幼儿对软布包的兴趣不大,就邀请了一位幼儿与我一起做抛接的游戏,一开始,孩子很难接到我抛过去的软布包,随着游戏不断的进行中,孩子观察到了我的比较夸张的接的动作,也尝试了一下我的动作,果然,经过了几次的练习之后,他能稳稳地接住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指导性的语言,只是有意识地用肢体语言"影响"幼儿。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同时又能体现老师的指导,发挥教育的作用.在体育游戏"小兔拨萝卜"中,小兔在自由地练习跳,我就在一旁观察幼儿跳的动作,有的双脚原地向上跳,有的双脚向旁跳、双脚向前、单脚跳……。幼儿跳的动作可真是五花八门。我也不时在个别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旁向他或点点头,或翘翘大拇指,以示奖励。接着,我就说:"妈妈请小兔子找好朋友一起跳。"这句话就是暗示幼儿可以在与同伴结伴练习跳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互动的作用。 在活动中,我经常与孩子一起参与滚爬跳等游戏,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要。只有这样,通过观察、积累,明确我要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在运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不断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使关注的角度更全面,考虑更周到。只有真正做到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需求出发,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活动环境,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