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平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432000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体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渗透其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前言: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材内容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通过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高中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高中生未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关键的学科之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保证将多样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上,使学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血脉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绘画、书法、戏剧等,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瑰宝。在高中生的教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教育相融合,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树立起主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自觉加入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行队伍中来。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下,对于相关知识可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因为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有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值得挖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下进行内容和背景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更深刻的体会,掌握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能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的关键,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功底,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水平[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优化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教材相互结合,统一讲解,更进一步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在语文的教材内容中,通常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内容过程中可以选择直接的角度切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文章中记录了家乡的人物、事物、景物,站在家乡的角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有关地域特色和爱国情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该文章中作者情感同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感受乡土文化,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的变迁及内涵,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深刻体会和认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2]。
(二)拓展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内容多,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紧张,教师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写作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自觉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以高中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单元里“红楼梦”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了有关红楼梦文本知识之后,让学生们在课下进行主题拓展和写作训练,自觉的搜集有关红楼梦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这一伟大著作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体会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故事续写、观后感写作等,学生们自主探索有关红楼梦的知识和写作背景,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体会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技巧上的艺术魅力,建立健全的品格,树立起文化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3]。
(三)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创新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等构建起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境,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可以构建起相关的场景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不再仅仅受口头讲解的限制,而是要带给学生更加细致、生动的感受,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引进图片、视频等,在图文并茂的展示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情境,强化学生的认知和体会。教师可以制作图文相结合的PPT课件,为学生在大屏幕上播放,还原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场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以高中教材中“阿房宫赋”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建筑、著名景点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们讲解该课程内容,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下,能够形成对知识更深刻的记忆和印象,集中注意力,体会阿房宫赋所描写的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建筑之美,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用更大的热情,学习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结论: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限制,不仅限于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而是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采取有效的方式落实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健全的品格和积极的价值观念,为高中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21(04):128-130.
[2]宋阳.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20(A1):43-44.
[3]侯文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深处漫溯——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条件与途径[J].教育艺术,2020(08):6.
[4]王小连.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J].新课程,2020(3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