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颖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 广西钦州市 535400
摘要:我用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精神,传统文化也是课程改革开发的重点领域。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整个教学环节,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豪感,是学生综合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难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高校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传统化是中华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的实际需求
要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之梦需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高中教育阶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融入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够高效地渗透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生有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知识,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的有效媒介。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自主发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神的责任。在实际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并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化内容,从而提高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感悟并继承传统文化。因此,在弘扬以继承传统文化的状况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传统话显得至关重要。
(二)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迅速进步与发展的环境背景下,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助力。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高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的语文文言文古诗文等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并认识古诗文和文言文的真正内涵。首先,学生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辅助教材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参考辅助教学资料。当中的文本注释,文言文全解等没,学生在学习中以逐字逐句进行翻译为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抛开了参考资料,很多学生是无法理解文言文以及古诗文的真正含义。也无法真正的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次,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相对薄弱。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对于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知识内容能够很好地掌握,但如果学生一旦抛开语文教材,就完全不知道这些知识如何进行转换和应用,特别是学生在接触一些文本以外的文言文阅读内容时,更是一头雾水
(二)教学中忽略了传统文化情感因素的培养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对于高中教师来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很实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字、词语、句式等的讲解,然后让学生理解古诗文以及文言文的整体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背诵。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但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但学生的长远发展状况来分析,片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许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变得比较冷漠。其次,教学工具的运用不够恰当。高中语文教材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变,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练习工具,其中也设置了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相关练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习题缺乏思考性实践性。
(三)学校忽略了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方面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因此,会忽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且在当前多种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首先,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功利倾向较大,从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是教学中的重点。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率,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这使得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显得更加次要。语文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传统文化无法有效地进行渗透,就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次,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校为了让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许多时候会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教学案例,这样导致了传统化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很多时候,盲目地学习国外的成功教学经验,造成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三、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联系教材深入挖掘文化素材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基不断修订完善而来,其中的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文化精髓,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高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教材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并且将文化渗透有效融入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现代诗《雨巷》时,油纸伞这一意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物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油纸伞这一事物的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油纸伞的发展历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所散发的魅力。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材当中,也有许多经典而丰富的古诗文,其中蕴涵着我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文化等内容,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足够重视古诗文教学,将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阅读《出师表》时可以因诸葛亮的忠而潸然泪下,在阅读《陈情表》时因孝顺而感动。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古诗文都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文学艺术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文学作品都源于实际生活,这些作品内容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作者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所得来。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收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如,杰出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许多诗作被列入到个学段的教材当中。家族都是经商的,他的人生经历与处于同一时代的杜甫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他们虽然处于相同的时期,但写作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李白更注重豪迈洒脱,而杜甫都显得比较抑郁顿挫。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古诗文的情感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例如,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是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当时时代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对于革命时代的精神深刻的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营造人文教学氛围
首先,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创新,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之上,需要导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动态的视频、音频、精美的图片等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例如,学生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豪迈和洒脱,通过对教育学的适当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其次,将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德相互融合。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体现了传统美德的内容,如,《劝学》让学生感受到继而不舍的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国学经典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在于多看多阅读多积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经典国学读物,当然在选择这些经典读物时,需要有效地联系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合理地给学生推荐体现传统文化知识的经典名著。例如,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史记》、《论语》、《诗经》等内容。在古诗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家的诗作。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结合国学经典,对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略读。例如,教材当中所选的内容需要,让学生进行精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增强学生文学品味能力,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弘扬传统文化。
(五)组织课外拓展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并不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唯一场所,任何教学都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特别是语文这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延伸。适当的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方法。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积累丰富文化知识。通常国学经典读物,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的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学经典阅读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阅读鉴赏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之外,还要积极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例如,重阳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但许多学生并不了解重阳节。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登高,踩茱萸,使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与体验中对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语:总而言之,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求高效渗透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燕. 传统文化自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3):0195-0195.
[2]刘晓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 教育导刊月刊, 2006.
[3]田新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 文学教育(上), 2017, 000(0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