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黄建谋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
        黄建谋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孟沙村孟沙教学点 533032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有效实施教学策略,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想方设法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助推阅读教学的实践工作走向新的成功,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指导工作。具体分析阅读教学问题,总结研究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能力发展机会至关重要。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有效策略进行了如下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策略研究
        引言:阅读是人获取知识,同时认识世界万物,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丰富小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的关键作用。语文教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加强教学指导,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究、深层感悟,使其体会到阅读的最大乐趣,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特色尽显,即可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部分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总以“灌输指导”“照本宣科”的方式组织阅读活动,而未激发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深入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学生们体验式、探究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很少,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就十分有限。第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化,授课表面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小学生的探究热情越来越低,语文思维不够活跃,总是应付阅读任务,尚未学会独立的思考,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1]。第三,不够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影响有限,阅读写作教学“分离”的现象愈发严重,小学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更难进行阅读感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从兴趣出发,不断地进行阅读积累,体会到阅读的最大乐趣。例如:可以结合主要的教学内容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或者根据课文主题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带动班级学生进入理想化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断加深阅读理解,乐于拓展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要点。
        2.2提供体验机会,引发学生思考
        不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给予小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必须让小学生参与情感活动,引发他们的感悟与思考,同时受到情感熏陶,与文本对话后获得思想启迪。当班级学生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做出了个性反应,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学习体验都将有所转化,最终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动力[2]。比如,在教学中针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名句提问学生的不同看法,使他们进行阅读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等,更准确地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和道理。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越强,一边阅读一边体验,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必然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2.3通过开放阅读,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性阅读即开放性阅读,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生活实践等渠道,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中实现学科成绩的进步,认知水平的稳步提升。探究性阅读以“问题”为起点,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阅读课文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一些疑问。因为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小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会受到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如何保证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真正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呢?笔者建议,我们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方便小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里有效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探究深度的把控,注重提升孩子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故事类课文的时候,笔者会先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启发班级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然后鼓励他们再读课文,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尝试独立的解决问题或是小组合作,有效创设“动态化”的探究情境,“生活化”的探究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优势,直接减轻小学生的探究压力。观察所有人的课堂表现情况,让他们汇报探究结果,尝试相互评价以及自我反思。一旦养成了主动的探究习惯,小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学习将拥有更多的终身发展机会。
        2.4倡导个性阅读,渗透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阅读应是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不由教师代替学生分析、感悟、实践,不会引发师生矛盾,最终的教学效果可以变得十分理想。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朗读能力不够,朗读环节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其实不然,小学生必须拥有朗读的机会,通过参与朗读活动,真正展开个性化阅读,通过把握文章内容,真正获取到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小学生多朗读、多理解、多思考,提升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热情,语文阅读教学成效显著,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变得高效,成功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指日可待[3]。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会在班级学生阅读完“雪地捕鸟”后提问他们:“同学们,你们在这一段落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闰土非常聪明也很能干。”,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保护鸟类。”,也有的学生说:“闰土的童年生活真丰富啊。” ……有了一个“思考”的余地,即可引发小学生激情的讨论,语文课堂就会成为他们“畅所欲言”的最好场所。紧接着,通过传授他们正确的朗读技巧,注重培养所有人的良好语感,启发他们积极参与朗读活动,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朗读同时划出不懂的句子、优美的词汇等,实现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产生一定的“读写结合”意识。最后预留“读写结合”的充足时间,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朗读感受、阅读理解、不同想法统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提高总结概括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他们的语文思维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会有令人惊喜的出色表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引起语文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必须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积极探索和总结研究,来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引领他们阅读学习、深刻感悟,顺利地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语文课堂应由学生做主,给予他们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也让他们熟练掌握多种技能,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语文教育魅力尽显,期待更多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后,可以为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蕊.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4)217-218.
[2]李红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有效策略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师,2020(05)98-99.
[3]王佳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