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爱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农燕暖
[导读] 幼儿园关爱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爱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农燕暖
         百色市靖西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关爱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爱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因为我们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文化知识就足够了,而培养具有爱心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更是我们教育的中心。为此,幼儿园应从爱的教育入手,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爱,激发他们对他人的爱,让他们成为更完善的人才。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关爱教育呢?
         【关键词】幼儿园;关爱教育;方法策略
         幼儿园关爱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一系列富有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感受爱、体验爱、理解爱与创造爱,促进幼儿养成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为此,我园突破原有课程理念,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活动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关爱教育园本化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法,以完善我园关爱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一、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幼儿
         虽然爱是无法以肉眼看到的,但是爱的作用及效果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当前教育从业者的一种共识。在幼儿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爱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幼儿园老师要照看的幼儿数量较多,所以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中受到的待遇和重视程度肯定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园老师工作时,要关注幼儿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将家庭的爱延续到幼儿的在园生活中,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暖。例如,某个幼儿有午睡前听故事的习惯,教师可以先将幼儿安排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位置,为幼儿讲一个小故事,使幼儿能够快速入睡,之后逐渐减少故事时间,使幼儿能够习惯不听故事进入睡眠状态。虽然这种方法给幼儿园老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但幼儿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育人任务,幼儿园老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幼儿能够在爱的呵护下不断成长。
         二、适当鼓励,增强信心
         教育在跟随时代的改革而进步,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更新,在现代教育中更提倡鼓励大于批评,通过鼓励学生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举个例子来说,在幼儿园小班的学生还处于孩童时期,可能因为学习能力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成绩差异。有的学生画画很好,但是唱歌却一般,老师可以在课上适当鼓励这样的学生,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你的画画很好,特別有技巧,可以多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练习,只要稍加努力,一定可以做的更好。通过鼓励来引导学生建立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信心,鼓励性的语言就是一种爱,学生能够感受到,并且积极回应老师,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如果运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幼儿园的教学,一味的批评很可能会造成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更加厌恶学习,相反,如果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表达爱意,学生证二然会接受老师的这种爱的启迪与净化,愿意跟随老师的脚步爱上学习。


         三、平等待人,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作为幼儿园老师,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都希望得到小红花。在幼儿园工作中,老师很容易发现一些孩子反应快,一些孩子反应慢,老师作为班级整体的协调者,不应该只重视那些反应快的孩子而忽略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老师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同时,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老师也应该守护孩子的那颗自尊心,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比如,在面对孩子打架谁对谁错的问题上,只要双方都动手,那双方都有错,老师不能有任何偏袒;在面对一些孩子有生理缺陷的情况时,老师可以帮助孩子隐瞒,让孩子不受到同龄人的嘲笑,而如果发现孩子们嘲笑其他孩子,老师要及时教育;而在面对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的情况时,老师老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孩子足够的关爱。
         四、培养教师爱的能力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工作压力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可能全天都保持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或者一定的负面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将爱的意识和爱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培训体系中,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当然,爱的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爱的输出以及爱的获得的互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幼儿园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容中获得工作的乐趣,从小朋友的一点一滴的成长中获得成长的价值,这种点滴积累都会成为爱的源源动力。
         五、家园合作共育促进爱心教育进展
         幼儿关爱行为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行动与指导,还需要家长的合力与参与,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力度,要让家长为幼儿爱心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例如,可以开展家长听证会,听取家长的宝贵意见。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育方式透露给家长,让家长对教育方式提出相关的建议。在双方的合作与配合下,可以研究出更多适合幼儿成长的方式,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
         在幼儿园老师工作中,爱是促使幼儿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幼儿园老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为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爱并懂得去爱,老师应具备良好的爱心、耐心及宽容心,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幼儿,发扬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抓住心理、善用激励性评价,通过各种方式向幼儿表达爱,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构建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凤,王桃林.“关爱”在我国教育科学中的理解及文献述评研究[J].理论月刊,2011(10):88-92.
         [2]郭爱萍.要爱,更要懂得如何去爱——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04):148-149.
         [3]曾玲丽,阳泽,王宝珠.幼儿园教师共情能力发展特点及与师幼关系的联系[J].幼儿教育,2018(Z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