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奎仠
田东县祥周镇中心幼儿园布兵分园 广西百色 531502
摘要:幼儿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幼儿班级管理制度可以为孩子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分析,探究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以管理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给出幼儿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幼儿;班级管理;有效性;重要意义;策略
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化、全局化的过程,通过教育者的引导性措施和管理手段,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进行协调和约束,统筹各项教学资源,启发受教育者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师生互动关系不明显,教学资源难以充分利用,直接导致管理缺乏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及时进行幼儿教育工作方式的革新。
一、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的基本生活和学习一般都是在园中度过,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将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1]。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保证幼儿获得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降低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分离焦虑,有效引导幼儿勇于接受、善于接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培养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幼儿3—6岁的成长关键期,给予其优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寄托。其次,高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增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在无形之中为师生之间、幼儿之间创建沟通渠道,让幼教老师能够全面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心理变化、身体素养、智力发育情况,便于后续制定针对性、引导性的教学措施,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二、提升幼儿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革新管理理念,促进科学化管理
要想提升幼儿班级管理有效性,幼教老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应该明确管理重点[2]。即:要将培养幼儿的智力、体能、创造思维、鉴赏水平、质疑能力等,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明确师生之间的核心地位,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地位,严格规范幼儿行为,尤其在幼儿出现明显错误动作和心理时,必须针对性地指出,避免其“变本加厉”,既要发挥幼儿教师“益友”的功能,也要发挥出“良师”的作用;要科学使用教学工具,充分开发园区内教学资源,将娱乐活动、集体活动、一日活动有效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确保日常管理的秩序井然。统筹教学安排,实现教学时间、教学时机、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进科学化管理。
(二)立足幼儿需求,重视常规化细节管理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幼教老师应该立足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尊重幼儿的合理需求,在常规化管理合理进行教学安排,重视细节管理。幼儿的每一种外在行为表达都是内心的“外化”反应,因此教师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仔细观察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明确分析幼儿的每一个生活习惯,并针对该习惯作出评价,让幼儿能够有明确的“对”、“错”意识。比如按照幼儿生活管理规定,用过的玩具、书本、生活用品(水杯、餐具等)应该放到原位,当幼儿作出正确动作时,教师应该给予表扬或奖励,但幼儿在课堂中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时,教师应该明令禁止,让其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会打扰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并打乱教师授课思路。
帮助幼儿树立“正误意识”和“边界意识”,从细节入手,深入分析产生陋习的原因,引导孩子在奖励和夸奖中改正陋习,从而养成良好习惯,从点滴小事着手,提升管理有效性,
(三)落实“以生为本”,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想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还应该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将精细化管理思维运用到实处。这就要求幼教老师应要健全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发现并总结幼儿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主体意识”,聆听不同幼儿的需要。由于幼儿的家庭环境、成长(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因此性格方面、智力方面、语言表达方面、沟通交流方面存在差异性,如果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难以实现“精准性”,因材施教的优势难以凸显出来。只有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实现合理教育,采用有效措施,结合幼儿平时表现,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该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必须强化自身教研能力,及时制定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和管理计划,定期展开教研活动,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提升管理有效性。
(四)学会换位思考,落实人性化管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幼教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注重管理方式的有效利用,在科学管理、细节管理、精细化管理、生活管理时,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一味地为了规范学生行为就“矫枉过正”,限制幼儿创新创造思维,而是应该在班级管理中以“人性化”为原则,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对于幼儿之间的争吵、玩闹、不爱分享、不善表达等行为先给予理解和安慰,之后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孩童的立场分析问题,深入分析幼儿为什么会出现固执、任性、群体意识差、自理能力差、分享能力弱的情况,从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家长层面做出教育渗透,通过“注意力转移”+“行为引导”+“理论指导”的方式,充分落实人性化管理,突出幼儿的个性发展,不泯灭童心和童性,提升管理有效性。
(五)重视家园共育,实施均衡化管理
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还要建立家园共育机制。与幼儿家长实施共同管理,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3]。幼教老师和园长已经充分发挥“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会前后将孩子的在校期间表现、生活作息问题、学习习惯、最近获得的进步、经常犯的错误、团队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告知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近况,二者相互合作,制定符合幼儿个性化、个性化发展的针对性教学培养措施。其次还可以利用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成长,给予其必要的陪伴,提高情感关怀,积极宣传育儿知识,提高家长与园区管理之间的配合度,同时改善并增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实现均衡化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保证幼儿获得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其合作能力,增强分享意识。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应该革新管理理念,促进科学化管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立足幼儿需求,重视常规化细节管理,从点滴小事着手,培养良好习惯,落实“以生为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学会换位思考,落实人性化管理,重视家园共育,实施均衡化管理,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雪.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自我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探讨[J]. 读写算, 2019, 000(011):44-44.
[2]高瑾. 实施情感艺术落实魅力管理——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12):P.1-1.
[3]刘素芹, 陈洁洁. 以生为本理念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厘定与重构[J]. 教学与管理, 2020, 000(009):P.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