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生
苍梧县岭脚镇表水小学 广西梧州 543104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争取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继而优质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无法一蹴而就,数学教师耐心指导他们学习知识、感悟理解、逻辑探究等,要让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变得精彩纷呈,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优势,才更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将推动着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们展开问题的分析,进行综合、比较、推理、判断等多方面的尝试,学生进入理想化的学习状态,有理有据的理解数学,充分活跃逻辑思维,即可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得以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目标。彻底打破传统固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是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下面,笔者就此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让他们展开数学问题的有效分析,并产生课堂主人翁意识,期待后续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学科成绩必然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强化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推动着学生多方面稳步发展,让他们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从而有机过渡理性的思考,避免存在感性的认知,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后,拥有创造性发展和成熟化发展的更多选择[1]。针对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让他们熟练掌握学习技能,然后尝试大胆创新,得以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立志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们具体表现为:第一,数学教师的引导意识不强,没有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展开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逻辑思维意识的养成,以及思维水平的提升。第二,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应用意识有效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一直陷在既定的思维局限中,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不敢尝试理性表达,数学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变得十分有限,更难适应自主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第三,小学生对于数学教师的依赖心理过强,在教师抛出问题后第一反应不是独立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启发。他们自身缺乏信心,缺少充足的探究热情,逻辑思维能力的实际发展阻力较大。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由教师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选取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2]。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的知识内容时,数学教师要先准备一些图片,导入环节展示多彩的图片,激发小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图形的浓厚兴趣。紧接着,应鼓励小学生将图形分类,积极转动自己的大脑,确保图形分类的准确性。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分类图形的?”,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引出图形分类的几大标准。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好地发挥,主体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的渗透价值颇高,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远比教师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指导好得多。
3.2联系生活教学指导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小学生对于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积极思考,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发生了相互转化,对于学生们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整体提高而言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会尊重他们的主体意愿。建立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关联,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调动所有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的求知欲望越强,探索热情高涨,逻辑思维就会实现充分活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直接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现在班级学生的眼前,之后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们在情境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大乐趣,做好自学准备,发散数学思维,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形》一节的关键内容时,我们教师整理教材要点、重点难点后,可制作学生们感兴趣的微课,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带给小学生直观的感受。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特点,充分吸引人的眼球,动态化的学习过程中理解长方体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不断加深长方体和正方形图形的认识,再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长方体和正方形的特点,相互分享了学习经验,发现了长方体与正方形的图形关联,数学课堂教学特色尽显,布置一项作业任务,让小学生从生活中继续寻找长方体、正方形物体,他们就能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3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不同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接受程度等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身上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个性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数学教师一边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边坚持公平公正的对待原则,耐心指导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行数学问题的逻辑思考,学会克服各种困难,继而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通过制定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案,有序推进教学指导工作,小学生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将产生更强的探究动力,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只是时间问题[3]。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引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图形运动的变化,并预留下充足时间,鼓励他们展开自己的大胆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巧妙的进行图形运动,使其成为对称的图形。逻辑思维在灵活转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小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环节有着出色表现,不用老师多加督促,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结束语
总之,必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变得精彩,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全面渗透。数学教师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深入挖掘小学生的内在潜能,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有望收获更多的意外惊喜。
参考文献:
[1]郭晓飞,陈旭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20(07)278-279.
[2]张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20(08)133-134.
[3]李佳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读书文摘,2019(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