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康左琴
[导读] 近些年,教学部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新特征
         康左琴
         吕梁市兴县实验小学  033600  

         
         摘要:近些年,教学部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新特征,再次对于小学数学做出了调整。其中,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学任务中的一大重点。实际上,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需要数学教师多在教学中下功夫,而“这番功夫”,也是新时代对于教师的一大考验,不亚于一次“重大的教学实验性改革”。保证教学知识性内容完成的情况下,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环境,整理出一套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案,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趣味性,学生,课堂
         
         数学这一学科,一直一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呆板沉闷的,这也导致许多人在学习数学时,十分消极。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为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轻松地去掌握数学这一学科,像单纯地讲授,刻板地做题,显然不符合新时代下,教育部提出的相关的主张。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为什么要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小学数学涉及的问题比较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差距并不明显,有必要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吗?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有那么重要吗?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育部提出的新方案,新策略,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这其中涉及的兴趣教学,也就是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很有必要。诚然,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距并不大,但是成绩不代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有更强的“后劲”。而培养兴趣的一个关键,就是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并不只是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而进行的策略,更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由最开始的“浅性学习”,进入“深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就属于帮助学生“浅性学习”,而后续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去挖掘深入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能力,就是“深性学习”,而“深性学习”的主角,就彻彻底底的变为了学生,“由浅入深”,关键在于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是新时代对数学教师提出新要求。
         首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教师可以将教授内容与故事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里我们先以二年级下册,除法这一章节为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以西游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为背景进行讲授。
         “孙悟空取经成功后,回到了花果山,这天,他听到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于是,孙悟空就顺着他的‘猴群’找到了吵架的两只猴子。原来,花果山上的桃子成熟了,两只猴子想公平地分给花果山新出生的猴子宝宝,新出生的猴子宝宝有5只,但是桃子有12个,在讨论如何分的时候,两只猴子打了起来。孙悟空听了听,便马上想出了方法”。接着,数学教师就可以带着故事情景,引入除法这一概念和方法了,并通过除法知识,来让学习推断“孙悟空”想到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故事的引入对于数学教师并不难,而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故事的加入,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趣味性,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我认为,故事的引入最好贯穿章节始终,也不能生搬硬套。

还是以二年级下册除法这一章节为例,在我们导入了“花果山”的故事后,让学生认识了除法,但是不能就止步于此,学生认识了解除法,并掌握基本运算方法后,教师应以“孙悟空”的角色,让学生在后续的除法学习中,帮助“孙悟空”在“花果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数学。
         其次,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在讲课中加入游戏或者比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光可以“听起来”,还可以“动起来”。
         以二年级课程中,“一分钟能干什么”这一章节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先按照平时授课的方式,先简单提问学生,“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先了解学生对于“一分钟”时间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跳绳比赛,比赛时间为一分钟,看哪个组跳绳跳的最多。或者也可以进行写字比赛,固定一篇数学文章,一分钟时间,看谁抄写的字数最多。比赛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学生对于“一分钟”这个时间的感受,并总结大家的看法。
         其实,在课堂上可以“动起来”,相比较于只坐在座位上,单纯地听取老师的讲课,学生的积极性要更高一些,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一类的游戏或者比赛,在增加课堂活跃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的注意力。游戏或者比赛,类似的“活动性学习”,可以讲是大幅度增强了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于固有的教学方式的认知,也恰巧体现出了数学这一学科就是不断打破常规,提升自我的学科特性。当然,在“动起来”的同时,数学教师一定要以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为前提下,再进行数学趣味教学。
         最后,想要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就一定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或者通过数学笑话一类的段子,戳中学生的“笑点”,让学生不局限于数学传统意义上的“压抑性”,而是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时候,也可以“开怀大笑”。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关键就在于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乐趣”。教师的语言幽默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整,例如,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稍微差一些,教师就可以多在“购物”这一贴近生活的章节中,给学生讲述有趣的事情,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自己讲有关“购物”的数学趣事。比如,自己因为算错了买东西的账单,引起了售货员误会等,总之例子多多,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事例的调整,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有学生主体的意识,以此来不断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出一套适合学生的优秀方案。
         

         
         参考文献:
         [1]汪燕.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48-149.
         [2]赵宗盛.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探析[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6):58-58
         [3]刘翠艳.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4)
         [4]鲍佳.活动教学趣味丛生——活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