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荣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初级中学541003
摘要: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规律,初中物理实验是自然规律的再现。在教学改革的指导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已成为物理教师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物理教师所做的实验往往是教材中所展示的内容。实验前,学生们已经猜出了结果。将许多生活现象引入实验课堂,不仅可以加深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最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
引言
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决定着学生的物理基础,也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感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物理教师需要引入大量的众多生活中的内容,丰富实验类型,培养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生活现象的兴趣。
1结合生活化进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
在物理实验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因此,物理教师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结合生活内容开展实验设计工作。物理教师可以从教科书中提取生活化实验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实验。另外,物理教师必须准备一些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实验内容,从而保证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例如,在组织《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一条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这种实验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可以组成自己的小组,老师也可以根据材料帮助学生分组,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个水池,让学生们把船放进水池里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参与进学生的实验,观察学生制作的船,发现学生使用的材料不同。有的学生用防水纸,有的用泡沫,有的用铁皮,有的用橡胶粘土,实验结果也各有不同。用防水纸和泡沫制成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有部分橡皮泥和铁皮船能浮在水面上,有部分不行。通过这种生活实验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结合生活化开展初中实验教学
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必须结合生活进行实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必须了解全班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然后设计实验内容,保证整个实验的层次性,并且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另外,物理教师一定要保证实验过程具备生活化,开展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组织《杠杆》的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就必须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如剪刀,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学生了解杠杆原理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实验思路。通过这种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内容,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结合生活化对实验进行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物理教师不仅要重视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一般来说,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把物理实验的结论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感受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找出实验中的物理规律,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体在浮沉条件下的密度关系,教师可以根据以前的实验结果来为学生设计问题,如:“为什么有的橡皮泥和铁皮船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不行?”然后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学习,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继续物理实验,探究出结果。经过实验之后,学生解决了橡皮泥和铁皮船不能浮在水面上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会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原来不是一定要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而是要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ρ物<ρ液),才能让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接下来,物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次实验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如:要把一个10m3的实心铁块打造成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船,至少要满足什么条件?。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实验结果融入生活,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实验的效率,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4展现生活现象,拓展教学范围
生命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利用生命现象来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还包括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观察生活现象,或引导学生根据某一个“课题”观察和总结生活现象中的物理规律。许多生命现象都与教材的单元主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在教材的内容中,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在教材范围之外展示生命现象,并在课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相关现象,从而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发展。以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为例,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探索性的任务:观察家庭中各种用燃料加热的器具,如燃气灶的热水壶、做饭用的平底锅、炒锅。通过分析这些器具的形状差异,我们可以猜测形状对加热效率的影响,比如圆底的设计是否是为了扩大加热面积。最后,通过设计并开展实验或在网上收集信息等方式进行探究,得出答案。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更好地与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相结合,可以从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去,初中物理教学的老师需要深刻的研究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探索真正适合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现象所融合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初中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佳羽.将生活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82+84.
[2]汪韬敏.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应用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