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光
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龙场小学 533419
摘要: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了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而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更应该顺势而行,尽量在低年级就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争取在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就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以便为推动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
关键词:信息技术;低年级;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引言:
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只有在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乐趣体验和成就体验,从而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广大教师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将静态教学模式转化为动态教学模式,将单一教学体系转化为系统教学体系,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为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呢?本文将会给出答案。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落实新课改基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想切实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广大教育者务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便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速度。因此,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广大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数学教学的实际特点,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以便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其次,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在需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方法体系,促使教师能够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终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最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学生整合丰富的数学资源,而且还能在视觉和听觉上更有效的刺激学生,在深化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同时,也能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2.1发挥微课有效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需要。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明确预习的重点内容和有效方法,从而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解决学习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2]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习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微课,以便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将“凑十法”制作成微视频,并将“5、4、3、2加几”、“ 8、6、7加几”和“9加几”的计算方法分别制作成微视频,促使学生能够在“5、4、3、2加几”的基础上获得算理,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然后,教师需要将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视频解决学习问题,最后借助微课视频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2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的直观思维得到有效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方法应运而生,这就是思维导图。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与优势,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视,向学生传授多样性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争取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教师还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将“算理”作为关键词,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究“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从而构建系统的算理体系。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有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分析,在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能完善数学知识体系,这对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2.3不断整合网络资源,满足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
此外,广大教师还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整合多样性的数学教学资源,以便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实际需要,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重点,通过情境教学完成静态教学资源的转化,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通过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3]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多样性的长度单位,如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待学生掌握基本长度单位的实际用途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以此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引入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传统的印象,而且还能促进数学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这对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借助多样性的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进一步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郝召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J].理论与实践,2020,4(10):102
[2]张令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数学,2019,5(04):30.
[3]任忠林.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J].信息素养,2020,4(0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