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兵武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中 44310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思想生活逐渐丰富,相应的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关,也是进入高等教育前的预备阶段,这一时期的知识学习有着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对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未来选择专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目,本身就具有抽象、晦涩难懂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更加注重其重要地位,通过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物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复杂学科,蕴含着宇宙万物运行的最朴素原理,但是在初级物理的学习阶段,物理并不是毫无头绪的一团乱麻,在其复杂的表象下其实是层层脉络交织的逻辑。学生往往觉得难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基础的概念定义尚未理解清楚的情况下,就引入了后续的复杂的论证,九层之台尚且起于垒土,学习又怎能是一蹴而就的呢?这样的学习往往很没有效率,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的授课让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一步差步步差,后面不理解的知识越堆越多,学生很难对物理产生什么好感,更何谈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则是根据当堂内容或者以往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未来教学方式,因而教学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成果反馈。
一、构建实验平台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逐步重视起物理实验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起实验操作的思维方式和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帮助学生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受升学率的影响只能采用教师全程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们在讲台下面观看。物理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验证和二次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但是传统机械的知识传递就失去了物理实验的本来意义。长久下去,学生们会对物理实验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更不用说在物理实验中汲取物理知识了。
物理这门课程并不完全是“纸上谈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课程也设置了许多配套的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限于实验条件很难完成或者早已过时,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挖掘课程中可行的实验,并通过这种方式辅助教学。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注重起实验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实验中有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对学生的实验原理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更加精准的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的学习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乐趣与意义,真正拨动“评价”之弦,尽享“学习”之乐。
二、创新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创新不要求一定要完全新颖,而是一种新的想法、一种新的角度,只要不是墨守成规、中规中矩都算创新。那么物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对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要让学生创新,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按照书本行事解题或许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题目涉及更深层次的物理原理,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要理解知识就避免不了错误,就有可能陷入思维的陷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会以提问为耻,积极发问。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发问,针对课堂学习内容提出发散性问题,辅助学生理解。举例来说,在学习完波粒二象性后,教师就可以提问“有没有同学了解应该如何来描述粒子的这种特性?”为后续课程引入量子理论埋下伏笔。其次,创新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这门课程并不完全是“纸上谈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课程也设置了许多配套的实验。但是,有些实验限于实验条件很难完成或者早已过时,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挖掘课程中可行的实验,并通过这种方式辅助教学。最后,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恒久的话题,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但是教师要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课堂氛围,真正让创新融于学生的灵魂之中。这种良好的思考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事情,学生的物理思维得以巩固的同时,也加强了别的科目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教师要理清楚章节之间的思维脉络和教学逻辑。物理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因而在章节的设置中基本就遵循了这一脉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应当理顺自己的思路,尽量能够让不同的知识之间产生联系,而不是割裂的独立的学习。举例来说,电场与磁场的学习,二者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是电可以产生磁,磁也可以产生电。电场中粒子受力和运动轨迹同磁场中的粒子受力和运动轨迹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其差异性。因而,在两大场论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的回顾和总结,对于差异性重点讲解。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似性,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把握。在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与在宏观世界的运动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教师就要对这类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进行重点的阐释,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质疑和想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对于知识点逻辑的梳理可以让学生采取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好处在于,在预习的阶段,学生先自己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大致有一定的了解,对章节和课程做到心中有轮廓。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按着这个思路和逻辑进行授课,对于一些特殊的点可以专门摘出来进行重点的阐释。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自主的按照思维导图,清晰地回忆起教师的课堂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主性,让学生做主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点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四、总结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给教师提出了不少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但也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笔者主要通过项目主导评价、构建实验评价平台、思维导图辅助评价等方法不断探索实现物理高效教学的新途径,让评价成为教学新常态,力求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我国伟大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京.高中物理优化教学评价结构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02):131.
[2]黎斌.高中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应用的策略[J].新课程,2020(46):25.
[3]李珂.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等级模型建构[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30(0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