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如今,高中历史教学不只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是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在收获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全方位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重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新时期下,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对此,历史教学的理念、目标以及方法等也应当有所调整和优化,使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必须对核心素养内涵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在此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此才能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时间、人物以及情节是历史的三要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历史的核心与灵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局限在浅层,难以真正把握历史的内涵。对此,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营造优质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幻想成历史人物,承担自己在历史中的职责。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产生情感深处的共鸣[1]。
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百家争鸣”的教学情境,邀请一些学生扮演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等思想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幻想自己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体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思想、主张。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趣味的表演情境,不仅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氛围,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这样的方式还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培养,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构建生活历史课堂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应当局限在历史故事本身,而是有必要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为学生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历史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对生活的影响,进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过去与现在”为主题的交流会,在此期间,学生可以从衣、食、住、行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痕迹。如比较近代与当代衣着服饰之间的异同点,也可以从建筑方面入手,感受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等。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社会风俗方面出发,了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如古代社会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现代婚姻自主等[2]。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加熟悉、趣味的生活化历史课堂,转变以往乏味、枯燥的教学,学生不必再拘泥于课本,可以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联想、创造,不断开阔自身的历史视野,增长自身的历史见识。学生对历史萌生兴趣的源泉,实际上就是明白了历史对当代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较好地达成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新课标的要求极其吻合,有效提高了整体教学的实效。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同时,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在此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以往的主导者,而学生则由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主体,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的主人公呢?实际上,合作学习活动则符合这一要求。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历史学习和探究[3]。
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在知识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抛出以下问题,即“鸦片战争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此展开交流、探讨。在此期间,各个小组共同讨论,直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教材的研读与资料的查阅,得出了自己的见解。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良好激发,真正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集思广益,历史思维得以启迪,为历史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这不仅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教学予以充分重视,还应当切实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有所得、有所获,为未来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撑。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措施实施教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中。如此一来,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历史教学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郭建忠.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13):121-122.
[2]秦利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00(001):140-140.
[3]周胜.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9):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