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余虹
[导读]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被运用到了中职教学课程中。
         余虹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524000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被运用到了中职教学课程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挖掘学生内心的潜能,调整学生的积极情绪。这种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根据教学现状,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教学;积极心理学;德育教学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很多价值观念还未完整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所以将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合理使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彻底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在1998你那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提出的,后来很多学者也加入了这一研究之中。积极心理学是指强调任性的优点以及各种优秀的品质,不再过分强调各种心理问题,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每个人潜在的能力。将这种积极心理学运用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他方面的教学,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塑造一个正方向的思维观念。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对积极心理学认知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也有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拿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计划之中。不过很多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知识课程的教学十分注重,对于德育教育认为可以得过且过,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心理教学,进而让积极心理学无法广泛应用在德育教学之中。所以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了解自身对于积极心理学认知的不足。在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教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因此提升,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稳步的提升,让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学之中体现出原本应该具有的价值[1]。
(二)缺乏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
         在我国倡导知识性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没有把积极心理学教育应用在课程之中。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更没有得到深刻的体现,很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缺乏心理学教学理念。这让学生们接受不到更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无法体会到德育课程给他们给他们带来的真实价值和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应该积极的培养教师们的心理学教育观念,让教师们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德育教学的课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减低学生们的负面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保持到最佳水平[2]。
(三)缺少积极心理学教学手段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数注重的都是专业性知识的教育,缺少对于学生们心理的素质培训。无论是从前的知识性教学,还是现今的综合素质培训,都需要依赖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的将教学内涵传递给学生。但是因为很多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够重视,这让教学形式一直得不到进步,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让积极心理学无法应用到学生们的课程当中[3]。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承载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思想,无法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积极心理学所带来的益处,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找不到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教育方式。这样就无法在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负面情绪降低。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师积极改变自身观念
         如果想让积极心理学准确的运用在中职德育教学当中,那么首先就要改善教师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让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够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进自己的课程之中。让教师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们的影响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心理情况,对于他们的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教师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世界中存在的矛盾积极的进行解决。如果矛盾产生的太大,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一些心态消极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的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们的自信感增强[4]。教师也应当将自身的精神面貌调整好,表现给学生们,对学生们产生精神方面的影响,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精神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要善于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内心感情,从学生们的内心出发进行教学课程。让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更加优质,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二)课程融入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
         如果教师对于积极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改善了整体的教学过程,但是没有改变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学理念,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教育,那么积极心理学一样产生不了相应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了教师在改变自身观念的同时。也要提升在课程中的教学理念,将积极心理学真正的融入进德育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应当积极的查阅课外的资料进行学习,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进教学。通过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掌握,让自己能够更加快速的了解学生们的内心状态,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也能更了解班级中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面对一些学生所面临的心中疑问时,更好的让学生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教学也不仅仅限于课堂知识传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视频来扩大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传播,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积极心理学教育下健康成长[5]。
(三)丰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所能接受到的教学方式的种类更加丰富。改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课程心理素质培训的同时,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当的改善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课程的质量得到提升。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在知识的教学中发挥比较强大的作用,在德育的教学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选取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融入的课程,让学生们通过视频观看。也可以用它去播放适合提升学生们心理素质的电影,让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让自己的心态发生改变。让平日里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得到降低。让学生们在心理状态优质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得到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之中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今运用的过程中依旧会面临着很多问题。教师对于积极心理学认知程度不高,无法理解积极心理学如何运用在课程之中。也缺乏一个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应用理念,缺少积极心理学应用在课程中的方式。所以,教师应当改善自身的教学观念,将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融入进课程之中,将传统教学方式改进成更加适合传达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心里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苹苹.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魅力中国,2020(31):152.
[2] 徐亚旗.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603.
[3] 李英.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1083-1084.
[4]高嘉玉.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7):208.
[5] 陈华海.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19(9):25.
作者简介:余虹(1983-),女,汉族,籍贯:江西景德镇,学历:本科,职称:中级职称,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