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实验小学 353600
摘要:“读思达”教学法是指在当前教学中老师、学生理念的转变,当前作为老师我们正处在由原来的教育时代转向学生学习时代,从知识理解时代转向让学生掌握相对科目素养时代,并且我们当前的学习最终任务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并且“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科的通用型教学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在当前授予学生知识教育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从知识当中,汲取相关素养,学会思维能力。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实践,小学数学,引导性语言,策略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方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阶段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是一门比较适用于当前教学形式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老师要有效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课程,并在课程中探索有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策略。
一、小学阶段使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读思达”教学法就是老师通过有效的阅读、思考和表达来帮助学生完成日常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这类教学方法更注重的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天差地别。并且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当前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由于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当前数学思维形成阶段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一项数学能力,才可以使得其自身对于后续的数学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因此在当前小学阶段使用“读思达”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十分重要。
二、“读思达”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师引导性语言中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课堂引导性语言,对于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需具备一定的教育性、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课程,因此,小学老师在使用数学语言时,应当合乎逻辑,并且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引导。基于此“读思达”教学实践,在引导性语言中的重要性就逐步显现出来。对于老师来讲,在课程中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就需要自身逐步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展开,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此外在上文中,笔者也有提到过“读思达”教学法,更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老师在课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层层递进,使得学生能够将抽象难理解的数学思维,转化成自己可以掌握的内容,并利用其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当前阶段“读思达”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老师引导性语言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读思达”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老师引导性语言策略研究
1.1巧妙的数学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老师来讲,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一节课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作为数学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性语言的重要性,在“读思达”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思路。
在上文中,有简单提到过“读思达”教学法的理念,而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熟练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才可以将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逐步引导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探索,当前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在于学生的数感如何,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能力。所以对于当前数学老师而言,要合理利用“读思达”教学法创设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不断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此外,老师在使用此类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性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伟人曾讲过:“我们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当老师巧妙地使用引导性语言,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学习需要。
1.2多样化的引导性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插入了大量图画,但是其不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随着时代的改变,当代小学生的心智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老师需要继续创设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就可以穿插一些生动的例子,调节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课程,并且“读思达”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当前老师就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那么老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形式,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小组展开讨论得出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当学生学习到圆柱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采用分组形式,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圆柱形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验感受,就会很轻松地接受这方面的知识,那么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1.3 有效优化自身教学语言,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因此当老师展开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一定要使得学生对于关键性的数学知识把握清晰。例如,当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自身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语言也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老师也需要明白数学虽然尤其严谨性,但是数学不是一门需要空洞说教的课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去给学生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针对此项问题展开探索,形成融洽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并且需要当代老师明白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其数学能力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引导性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得学生慢慢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4 分享自身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当前数学教学时,老师一定要采用引导性语言,鼓励学生分享其解题思路,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生表达能力的好坏可以帮助数学老师看出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了解程度。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症下药。例如:小学数学经典问题鸡兔同笼,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就没办法理清关系,甚至于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固化,那么老师在这时就要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路,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最终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了解求同存异的重要性。
总结: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用“读思达”教学法贯穿于整个学生学习的阶段,它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也可以使得当前数学老师引导性语言的形成,并且读、思、达这三个要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为目的,也互相包容。它使得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落到实处。并且也使得当前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其不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引导性语言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小作家选刊, 2017 (16) :45.;
[2]辛涛, 姜宇, 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5-11.;
[3]尚家茗.‘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河南教学,2019(3).
课题项目|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引导性语言的适切性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为KCX20200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