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秀好
[导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秀好
        合肥市肥东县龙泉路初级中学 合肥市肥东 231600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通过对课内外活动、师生间角色、教学中时间的翻转,为帮助学生自主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体验与感知、掌握与应用提供铺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的实效性更强,其彻底摆脱了时间、空间、环境对学生认知的束缚,为帮助学生自主学数学、更好用数学铺设了广阔路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则离不开辅助性网络资源、媒介工具作用的发挥,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充分、深入交流提供铺垫。并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面临的挑战等,开展针对性点拨与指导,在切实“翻转”课堂教学路径与手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来提升教学效能,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诞生,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活动开展、学习重点呈现等各领域的关系。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且可以为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习、问题探究、认知迁移提供了铺垫。更为重要的是,翻转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微课、交互平台、新媒体等辅助下随时随处开展数学学习,以彻底突破时空束缚,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使其科学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组织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内反馈、课后巩固等层面深度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有效串联起课前、课内、课后之间的关系,形成自主化认知能力,来获得对于数学问题的有效突破与数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为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而提供助力。
        一、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课前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具体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的基本途径,其可以为教师精准定位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铺垫。而为了提升课前预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帮助学生有效把握预习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知识教学前,制作出辅助性预习引导微课或者预习内容资源,就预习中涉及的基本任务通过动画、视频、图画等发布至师生网络交互平台,以指导学生结合具体任务,开展课前预习。并对自己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出现的问题等提前反馈给教师,以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关系、内涵的充分掌控,且为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提供明确导向。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前备课中,可以根据学生预习中反馈的问题,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活动,切实提升教学设计的目的性与精准度。例如,在开展“相似三角形”教学前,教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中涉及的重点内容逐一梳理,并录制成预习指导微课,将其发布至师生交互空间,让学生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基础性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并将自己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再次反馈至教师,和教师研讨交流,并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以实现对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基本预习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课内展示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就自己的预习成果集中予以反馈、展示、分享,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来实现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充分理解。随后,再由教师继续通过微课,就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直观讲解。

尤其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教师可以对某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点拨,以帮助其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设置一些辅助性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意识,为每一个学生的认知需要获得满足而提供铺垫。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凸显,很多源自学生认知领域的问题,也会因为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实践而迎刃而解。例如,在开展“相似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交互、展示情况,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辅助,并在课堂引入细线、木棒、卷尺等工具,将学生带入操场,来测量旗杆的高度。指导学生利用细线、国旗杆的影子、距离等条件尝试建立相似三角形,在小组协作的基础上,突破课堂学习中的难点与困惑。而针对学生的研讨实践,教师则需要有意强化教学评价的作用,借助即时评价、延迟评价、激励评价等途径,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辅助下,来精准评判不同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依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后巩固强化
        完成课内学习后,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设置辅助性强化巩固问题,将其发布至课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复习。对于所设计的训练,教师可采用分层分类的方式呈现,让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限定范畴内的题目做练,以测评其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为了切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还可以就训练中涉及的一些难点题目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在完成训练后自主观摩,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帮助其构建完备认知体系。在学生完成训练后,将自己的结果通过网络交互空间反馈至教师,由教师在线进行评判,并将每一个学生的错误再次单线发布给学生,督促其再次完成强化与巩固。而且,学生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采用单线网络连线的方式,向教师请教课后巩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查缺补漏中强化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巩固。例如,针对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几道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做练,回查自己的学习情况。确保对于课内所学的强化与巩固,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全新教学策略之一,其不仅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化解了学生认知领域的各类问题,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同时,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显著增多,存留于学生认知领域的各类问题也会得到有效化解,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加强对各类网络资源、媒介工具、技术手段等运用,以科学串联课前、课内、课后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系统、完备的认知体系,为学生搭建更多自主展示、协作、互动、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切实释放认知个性的基础上,高质量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以到达提升数学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支德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读写算,2019(26):117.
        [2]黄启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92.
        [3]廖远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19(22):30-31.
        [4]韩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