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 关微
[导读]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落实美育教育为原则
        关微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落实美育教育为原则。本文对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践研究和分析。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逐步提升创新思维意识的同时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针对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显得日益重要。重新思考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美术实践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中小学美育工作非常重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创新育人水平,对新一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也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国家的美育教育体系来看,偏远地区教师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不完善、美育硬件设施不够齐全,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美术教育全面发展的因素。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有重大意义,结合美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相信对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顾明远老师2021年曾在期刊《新教师》发表文章《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文中指出:“我国现在已经堪称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因为我们的创新人才不足。”“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这不能不使我们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担忧。”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要为学生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给出更多的策略和方法【1】。因此,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就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判断意识、创造意识、实践意识等多维度的主动思考。同样,这也需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作为实施的保障,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建设,以及教学方向、教学要求、实践能力、育人机制的同步跟进,将有助于为当下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尽可能的助力。
二、美术教育课堂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中小学校美育课堂中增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创造性进行重点赏析,这是保证发展美育创新思维,培养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课程设置出发,把美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打破应试模式中仅仅对艺术技法的培养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育课堂中拔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能够自主欣赏画作,具有自身审美主观能动性,并给出一定的评价意见。而不是让学生临摹画册,以画的像不像为评价标准,以表现物象的轮廓线、明暗变化、体积感作为首要目标,不能只通过传统美术教育中模仿物体的形状、色彩来达到学习的效果,枯燥呆板、缺乏生机的观察往往使学生陷入僵死的思维状态。
        利用多媒体教室等辅助科学技术,在课堂中呈现多种类鉴赏作品,使学生们能够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通过变形、夸张、加减各个元素的占比等多种方式以达到自己想要呈现作品的手段。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增加校本艺术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书法、绘画、泥塑、剪纸等多种类课程设置,使学生找到自己想要表现自己想象的媒介,从而更好的为实现学生的创意服务【2】。
        调动学生在美术教育课堂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视觉领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图1所示,学生利用泥塑结合桦树皮完成创新思维培训作品,学生们没有刻板照抄,而是通过观看各种动物形象、利用动物园写生、互联网、图书馆进行查阅资料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创造的动物夸张形象,生动活动赋予天趣,体现学生们在美育课堂中创新意识的明显加强,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童趣,生动、活泼的完美表现了动物形象。
三、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创新思维展现于美术课堂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能力的开发是创新思维实现成果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创新思维引领下的带有一定审美趣味的观察世界实践开展好,通过一定的方法运用达到检验创新思维意识的教学效果,不能只在意识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要把这一依赖视觉展示的教学门类普及开来,以防出现架空美育实践的空洞教育理论。
        要想在生活中运用好创新思维就要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进行展开,让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中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处处接收到创新的启发,并对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加以强化,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资源并与之产生紧密联系,促进美术教育这一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现代教育各方面条件都已经非常优越,美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好美术馆、博物馆、俱乐部等课外场所达到培育目的。在训练学生提升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网络等各种渠道,把自己动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理,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如图2所示,为小学生利用桦树皮完成的创新训练作品。通过培训,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学生体验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文化,结合对少数民族传统桦树皮工艺品的鉴赏,学生们意识到民族的多样性和艺术的丰富性,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绵延不衰【3】尽了一份力量。
四、结语
        美术教育是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建设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要切实的解决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实际问题,循序渐进,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美育道路,通过美术教育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序云,刘莹.重视设计教育 培养跨世纪设计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1):135-137.
[2].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19.
[3] 陈振濂.做美的“布道者”:以书法美育实践为例[J].中国文艺评论,2020,(08):4-11.DOI:10.19324/j.cnki.zgwypl.2020.08.001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JC1318065)
作者简介:关微(1975--),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副研究员,本科,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