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婷
祁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030900
摘要: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在设计专业中十分重要,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为适应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发展要求,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开展课程教学,进行教学优化,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中职专业教师就要细致把握“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要从变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建立数字资源、加强场地建设、落实跟踪活动、进行总结调整六个角度入手,适应产教融合大背景,拓宽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产教融合;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教学对策
“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特点鲜明,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并重,它提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效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制造技术工艺的全貌。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建立现代化教学新课堂。中职专业教师就要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产教融合这一大背景上,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具体如下:
一、变化教学理念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创新与补充,要基于教材内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企业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支撑学生专业学习。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能够一方面满足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将相对复杂的知识点集中且全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产教融合是什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原有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模式截然不同,教学多方面发生改变。
在充分理解产教融合模式的基础上,中职学校教师开展工作需要进行自我认知调整,要积极参与培训,理解产教融合模式。同时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要将其立足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上开展教学。更要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准备和教学了解,要了解市场上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今年的流行趋势,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工艺、质感以及供应链市场成熟度等,只有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完全贴合产教融合理念,教学才能适应产教融合,从教学观念层面做好教学改革第一步。
二、优化教学方法
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是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手段,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公地位,且要变化教学方法,以企业中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
第一,教师可选用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项目教学法。通过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中的真实项目,让学生们进行项目完成,将材料与工艺学习融合在具体项目之中,让借助项目实现知识学习。
第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满足产教融合需要,选用情景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可以借助网络在线课程,引入生活和社会中的真实产品设计案例,在动态展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做案例分析和案例研究,熟悉案例中的常用材料以及工艺产品的色彩和质感、形态等。这样能够让课堂内容变得更真实、更丰富,也更容易将企业中的各种工作重点带入到课堂上。
此外,符合产教融合要求,满足“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需要的方法还有许多,包括小组合作、微课引入等,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具体教法选择,目的是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引导学生学习材料与工艺知识,实现材料与工艺方法和技巧的顺利掌握。
三、建立数字资源
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企业实际出发。且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内容相对复杂庞大,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
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错乱和混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学生吃透知识、有效学习。
中职“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就要注重从数字化的角度联动企业,联动现实,做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补充,让学生能够从未来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思考和学习。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职“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教师要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目的是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内容的建立和整合过程中。在吸引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电子教材的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做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细化,学生能够及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时进行线上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既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又能从教学内容层面推进产教融合,推进有效教学。
四、加强场地建设
产教融合要求“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专业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中职学校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加大学校内的资金投入,建设材料与工艺实训室,或者与其他的院系建立共享实训室。以实训室为依托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金属机械切削加工、陶瓷成型、皮具加工等,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加工工艺,实现有效学习;
第二,学校可以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和企业之间达成协调合作关系。让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的舞台,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给学生直接走入到企业、走入到社会的机会,这样的实训学习更真实,也更容易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从场地建设的层面保证“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教学的进一步推进。
五、落实跟踪活动
刚才也论述到,产教融合可以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能够直接深入到企业,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知识学习。学生“走出去”实际上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拓展、补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学习问题。
这些专业学习问题实际上都是中职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的着力点,能够实现人才培养。为此,中职教师要注意落实跟踪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参与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就企业实习实训活动做学习反馈。教师及时观察学生、跟踪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指导,在教师有效介入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进行总结调整
当然,产教融合虽然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整合在一起,将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整合在一起。但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二次总结和强调。总结和强调能够让学生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前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能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做具体掌握,实现“温故知新”。
同样,“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教师也要注意做好必要的教学反思,就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做深度思考,明确问题,探析相关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优化“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实现人才培养。
结束语:
上述从多个角度对产教融合和背景下“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的教学新思路做出了具体探析,其思路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公地位。教师应当认识到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推动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教育必要性,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表现,更对培养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从产教融合视角下审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也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过程。教师应当秉持着积极态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落实上述举措,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真正推动“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朱云峰.关于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中材料与工艺教学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08):200-201.
[2]郭纯,胡瑞章.新工科背景下“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12):133-135.
[3]贺孝梅,宁芳.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