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 崔利
[导读] 对于中职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而言,教师应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求
        崔利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崔利  邮编:718199
        摘要:对于中职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而言,教师应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当前中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为核心,制定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本文首先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进而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性地从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路径。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运用路径
        目前,我国已步入科技强国的行列,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亦是日益攀升。在2015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曾强调: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进而各地区的中职院校应领会总书记会议纲领,强化师资力量,以此建立健全计算机教育体系制度。
        1.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次数和机会相对匮乏,而且学校未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导致学生的专业拓展受到限制。那么,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一部分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遵循着传统的课堂传授式为主,无法适应时代的主旋律,对当前教育制度的解读能力偏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为中心,缺少实践性技能的传递。
        2.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更新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因此就要求教学模式与市场的变化规律紧密相连,以此使教学内容更为时效性和科学性。为此,中职院校可结合市场形势下的发展势头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出去,企业融进来”的合作模式,进而中和了“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继而双方可进行双向互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

例如:中职院校应了解当地的帮扶政策,可通过地方政府的参与,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去实习,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学生在每学期末,可到企业的基层实训基地进行技能上的实践,由此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而可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如,以教材中《Flash 影片的插入》为例,由于课堂上这一部分内容的实操技能是有限的,那么学生可在企业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进而夯实了操作技能,而且学生还掌握了具体的市场需求。其次,学校应与企业签订人才定向输送制度的细则,进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学校每年可定量地向企业输送应届的优秀毕业生,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由此可促进企业的稳固发展。
        2.2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制度体系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支柱,亦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主导者。为此,中职教师应强化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而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更好地答疑、解惑。如,学校可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相互交换教学经验,商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学校可邀请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类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校期间适时地掌握市场的流动方向,进而填补了教师技术技能方面的空缺。再次,学校可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让教师步入企业的一线实训基地去参观和学习,由此教师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而教师又在企业中获得了丰厚的实践操作技能,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得以有效的提升。最后,学校应制定出相应的计算机教育体系考核制度,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计划等内容,那么对于考核标准尚未达标的教师,学校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建议,促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由此可看出,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能够对考核标准进行自检、自查,并对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加强,使中职院校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完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的飞跃,社会对人才的引进也是愈加凸显。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应梳理思路,明确教学路径,切准创新点,以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导向,并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制定高效地教学方案,导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制度,继而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青辉阳.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中职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3):159-161.
[2] 姚刚, 张欣宇. 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021(021):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