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校本化实践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魏谨
[导读]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魏谨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430000

        
        摘要:“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新要求、新标准。结合本校商科专业和地域特色,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深度调研,实现精准诊断从而找准起点,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路径,探索《公约》的校本化实践路径,最终形成“环境培育、文化浸润、课程培养、活动渗透、制度规范”五维一体的校本化践行路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方向转变,切实把《公约》落到本校实处,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立德树人   校本化实践   精准诊断
         一、前言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统一化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2016]2号),通知强调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部在广泛发动中职学生、教师参与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文本。
        学习签署践行《公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项重要任务。《公约》共八条,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包括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突出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是针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商科专业和地域特色,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深度调研,实现精准诊断从而找准起点,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路径,探索《公约》的校本化实践路径,通过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公约》、践行《公约》,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方向转变,将对我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精准诊断从而找准起点
        脱离了起点认知,路径选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目的地”非常明确,就是《公约》的校本化实践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选择合适的“路径”就需要我们找到出发的“起点”。针对《公约》目前的践行情况,笔者依托所在学校开展了一项网络调查,主要从认知程度、践行感受、践行评价、个人期待等4个方向进行了诊断,内容如下:
         2.1认知程度
        
        为了了解学生对《公约》认知情况,问卷设置了“你知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吗?”和“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公约》的?”这两个题目。通过图1和图2可知有73%的学生知道《公约》,有27%的学生并不知道《公约》。在知道《公约》的学生中有80.19%的学生是通过校内宣传的方式知道《公约》的,少部分学生是通过他人介绍和其他途径得知。以上数据说明本校还有较多学生不知道《公约》,《公约》的最佳宣传方式是校内宣传,为了加强学生对《公约》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宣传。


        为了掌握学生对《公约》了解程度,问卷设置了“你知道《公约》包括( )条内容吗?”和“你能说出( )条《公约》内容?”这两个题目,相对来说,第一道题目相对简单,第二道相对更难些。通过图3可知,只有39.62%的学生能够准确的知道《公约》包含条数,这也是准确答案。由图4可知,32.08%的学生能够说出《公约》1-2条,只有23.58%的学生能够说出7-8条。图3、图4对比来看,知道有8条的和能说出七八条的比例相差较大,以上数据说明本校学生对《公约》的了解程度较浅,需要加以强化。
         2.2践行感受
        
      
         2.3自我诊断
        
        
        
        为了解学生自身表现是否到了《公约》的要求,本次调查以《公约》的8各方面内容为评测点设置了矩阵量表题。
        图6基于对《公约》8项内容践行的个人表现自评,考察个体分布。可以看出,个人表现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5个等级。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自评情况集中在“很好”、“好”2个等级,占比75%以上,说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8项内容践行自我评价较好。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8项具体内容来看,学生自评较好的几项内容分布在“辨美丑、立形象”、“讲文明、重修养”、“强体魄,保健康”、“树自信,勇担当”几方面,反映出学生对于自我形象、文明修养、身体健康认可与践行,也从侧面可以体现出这是00后学生的典型特点。
        图7基于学生对《公约》8项内容践行自评情况的整体平均分析,考察整体分步。各项内容均为5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自评较好的几项内容分布在“遵法纪,守规章”、“爱祖国,有梦想”、“讲文明、重修养”、“树自信,勇担当”几方面,相比较来说,这一项来考量学生关于《公约》8项内容的践行情况似乎更为准确和客观,这几项也是学校自身在实践方面落实较好的方向。
         2.4个人期待
        
        学生希望今后开展的活动,此题在问卷上为主观题,学生答案比较分散。对答案进行整理归来,统计其中集中度较高的活动类型,形成了图8所示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汇演、运动会、技能比赛、春游几类,其中文艺汇演比例最高,22名学生表达了意愿。实际上,文艺汇演、运动会、技能比赛均为学校的常态化活动项目,学生意愿较强,一方面说明学校举办此类活动顺应了学生的需求,但同时可能在形势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三、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路径
         3.1 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目前本校《公约》践行主要问题表现为:
         (1)学生对《公约》认知程度与践行感受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学生对于《公约》认知程度相对有限,有较大比例学生对《公约》不了解。学校在宣传上主要采取校内宣传,宣传途径较为单一,宣传效果有限。就践行感受而言,学生主要依靠学校开展的部分活动,但此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与《公约》契合度不高,因此学生践行感受不强。因此,结合学校情况来看,学生对《公约》认知程度与践行感受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学生对《公约》践行的自我诊断凸显深层次问题
        调查中结合矩阵量表引导学生对《公约》践行进行自我诊断。结合诊断情况可以看出,在“遵法纪,守规章”、“爱祖国,有梦想”、“讲文明、重修养”、“树自信,勇担当”方面,学生比较自信,自我评价相对更好一些,而这些方向也是学校活动开展上落实较好的层面;而像“爱学习,有专长”、“爱劳动,图自强”方面,自我评价较差,一方面可能是实践较少,另外这也是当前中职生整体素质情况的集中和现实体现;学生本身缺乏自信,这也是中职教育学生培养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3)学生的个人期待与学校践行实际存在差异矛盾
        学生对于《公约》践行及相关活动开展上有着自身期待,同学校践行实际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矛盾。从本校实际来看,学校将《公约》践行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事项运行,并没有与学校其他日常活动进行关联,没有把《公约》内容融入日常活动中,造成《公约》践行流于形式,因此造成以《公约》践行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于学生成长发展不利。
         3.2 规划路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结合以上研究分析情况,尝试设计一套基于“环境培育、文化浸润、课程培养、活动渗透、制度规范”五维一体的校本化践行路径,将其与学校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将《公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于实处,起到实效。
         
  
        “环境培育、文化浸润、课程培养、活动渗透、制度规范”五维一体的实施路径如下:
         (1)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育人的载体,对学生培养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对践行《公约》有着重要意义。加强校园空间美化,精心设置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加强校园环境美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石皆育人;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文化浸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折射体,引导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践行《公约》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内涵包含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学风等多方面。结合学校商校特色,充分将学校“重德崇商”的校训及“大雅宏达、商者无域”雅商文化价值观融入到《公约》践行中,强调学生商业意识与商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品德修养的塑造。在企业文化方面,注重准企业化管理环境的营造与融入。
         (3)课程培养。课程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发挥德育课程、其他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形式多样的熏陶,强化对践行《公约》教育。例如践行“爱祖国,有梦想”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作为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向;在践行“爱学习,有专长”方面,结合教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践行“爱劳动,图自强”方面,围绕学生教学实训过程强化学生“7S”管理意识的培养;践行“讲文明,重修养”方面,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践行“辨美丑,立形象”方面,强调课堂形象规范,加强形象设计课程、色彩管理课程的开设;践行“强体魄,保健康”方面,加强体育课、技能课、军训活动、第二课堂等活动的开展。总之,《公约》的践行,可以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
         (4)活动渗透。活动是教育发生的基本形态,采取多种形式巧妙渗透《公约》精髓,结合各种时机有利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践行《公约》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各类型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设。例如,践行“爱学习,有专长”方面,围绕学校技能比赛、技能节、职教活动周、企业实习实训方面进行实践;践行“爱劳动,图自强”方面,围绕勤工俭学、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实践。
         (5)制度规范。系统完善的制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度导向,影响学生的内心法则和外显行为,是践行《公约》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践行“遵法纪,守规章”方面,融入到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各项规章制度中。
四、小结
        《公约》的践行绝对不是一项独立且流于形式的间歇性活动,而应该是一项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期性内省标准,学生是主体,学校为主导。针对《公约》的践行,学校在各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最主要的是需要将《公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教学与成长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德育工作实践上。本文设计的“环境培育、文化浸润、课程培养、活动渗透、制度规范”五维一体的校本化践行路径应该是一条比较实用有效的途径,但需要在后期不断深入和拓展,才能最大化落于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育引导中职生自觉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Z]. 2016-09-40.
[2] 汪永智,汪士涛,于瑞霞 . 引导中职生人生出彩的创新性行为准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制定情况说明与内容解读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5).
[3] 林华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以培养工匠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7(2).
[4]岳若峰,余超.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思考[J].群文天地 ,2015(2).
         [5]黄姝.浅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教育[J].2016(2):35-36.

                                                                                          魏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