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科素养 提高作业效益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胡欢
[导读]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核心在于如何看待儿童立场
       胡欢
       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核心在于如何看待儿童立场。在儿童立场的出发点面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满足儿童立场的需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我,长大的儿童。”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大多兼任了几个班的英语教学,有的还跨年级教学,英语办公室里大多堆积着各班各类作业,老师们课间在改作业、加班改作业、将作业本带回家批改……;再看看作业形式,机械的抄写、听写、重复写、为考试写等等,这样的作业花费了学生的时间和老师的精力,却得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这些题海战术,没有选择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有效的作业设计,应该从质量和过程两个角度解析,从质量的角度看,有效作业是有效率和有效果的作业,所谓效果就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收获。从质量方面看,有效作业就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师生间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的互动、交流,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儿童立场;学科素养;作业效益
一、儿童立场结合学习现状,打消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感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新增加一门主学科英语,这对于正处于过渡期的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语文、数学的压力本来已经不轻,如果英语学科的入门关不能顺利度过,后面的学习可谓困难重重。因此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都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如果英语作业沿袭以往抄抄写写的模式学生很快就会疲惫、反感甚至抵触,不但起不到培养兴趣的目的,更不利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自信心的树立。三门作业如果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的学业负担极大增加,只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何谈兴趣和效率呢?
1、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课程安排和作业安排互相协调。
       因为英语学科和语文、数学这两门学科不同,英语课每周只有两节到三节,一般老师会在有课的时候布置相应的作业,但是我认为没有英语课的更应该布置英语作业,特别是听说类的作业,原因不言而喻,保证学生高频率的接触英语,增加彼此的熟悉程度,更有利于学生很快把英语当做一位老朋友。作业的内容教师最好预先完成一遍或者预估一下时间,书面和口语作业加起来不超过20分钟为宜,但是每天坚持下来,事办功倍且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常规作业和个性作业有机结合,另外还提供一定资源给家长和孩子,供学有余力的孩子选择使用。
       常规作业比较好操作的有“天天打卡”,教师每天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模仿朗读、歌曲演唱、英语韵文、故事表演、片段背诵等不同形式的打卡任务。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英语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语音成果,由组长进行记载,由组员来评价和学习;个性作业则是围绕所学内容展开,例如模仿故事、表演歌曲、巩固单词、词语接龙等,下一部分会具体进行阐述。
       教育云时代,网上有很多供英语学习者学习的资源,比较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如APP少儿趣配音、趣学英语、英语魔方秀等,对于英语学习有很高热情、家长也很愿意积极配合的老师可以推荐给他们,放手让家长去指导孩子进行更高要求的学习。
二、儿童立场结合个性发展,体现作业的多元性和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作业应该体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业设计也应该体现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和拓展性。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总结,也应讲究艺术性。
以我任教的教材《剑桥小学英语(Join In)》三年级Numbers为例。教学内容是学习数字单词one到ten,句型What’s the number?It’s...以及简单的语法知识;数字与名词搭配时呈现的单复数形式。教材上安排的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内容简单,如何让小班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特别是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
1、作业设计体现生活化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一首英文儿歌,并掌握数字词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课间休息时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演唱这首儿歌,在课后部分学生表达了对英语的喜爱,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功不可没。由于小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扎实,我采用了调查题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写出以下号码的英文形式,以及在生活中所代表的特殊意义:119、114、110…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反馈答案,有的学生更能用英文表达号码所表示的意义,如:119:one-one-nine, fire alarm. 学生的答案也让教师获得教学上的欣喜。在家庭作业中,教师也渗透了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英文数字,并能进行收集和总结。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已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电视、广告、网络、商标等处处都有英语语言,因此,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这些媒体资源,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2、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教师应让作业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天地,让作业向课内外开放。


本单元在书P65有一首补充的chant,让学生在说chant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字单词与名词搭配时的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律。本节课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了表演活动,学生能自己扮演frog,并说chant,整个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在作业设计中,只让学生学写one frog,two frogs, three frogs…这样的作业设计将会是简单枯燥的。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积累的词汇进行chant改编活动,学生的作业反馈也确实让教师赞叹,如:学生A:one mouse, two mice, three mice…Look, a cat. Bye-bye, mice; 学生B: one rabbit, two rabbits, three rabbits… Look, a tiger. Bye-bye, rabbits….为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部分同学还选择了以绘图和英语句子结合的形式表现。
此种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也让教师感受到了教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同时,有效地实施了分层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探索之路。
3、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具有连锁性的: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以“做”是“学”的基础。作业布置要结合实际,要在作业形式上创新,实践性作业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陶行知说:自己经验里的“一”,是一切知识的起点。这实际上就是说,教师所选的题目必须具有代表性,量少质高,要有助于学生能触类旁通。
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学习询问和回答回答对方的电话号码,虽然学生已经学会用英语表达1-10,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本节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当今的电话号码一般都是11位数,而且排列的顺序已经打乱,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障碍,他们每说一个数字就要从一开始默数,有时候情急之下甚至扳起了手指,因此课堂进度十分缓慢,聆听的同学等得也很着急。根据这种课堂状况我布置了“家庭通讯录”的作业,根据老师要求的通讯录格式回家收集两到三位家庭成员的电话号码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第2天英语课堂上进行师生问答和小组交流。第2天果真学生有的是自制的小型电话号码本,还有的在超市买了一个小电话本,上面记载了自己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手机号码,因为指向明确,学生反馈的效果比前一天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说电话号码的规律,有的孩子甚至知道分段来说,说完三位或者四位数就停顿一次,然后我请说的清楚、声音洪亮的同学上讲台重复三遍、其它同学在自己的通讯录上记载,最后来核对答案,看看同学们记对了没有,没有点到的同学回家继续练习,明天老师还会继续点同学上台来说,这样大家的通讯录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了。
4、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文本作业改为主体选择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操作表演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时动手操作,可以用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快乐的事。作业形式的丰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走向探索之路。
本单元的第六课时,是学习故事snails。学习完故事,我布置的作业是以英语小组为单位模仿这个故事,受《中国好声音》节目形式的启发,我把这个形式进行调整并运用到作业中来。我们把节目中的“导师转身”模式融入到故事表演中,赢得导师转身最多的小组,便成为这次的“班级好声音”冠军,并利用课间的时间邀请冠军小组录下精彩的语音并把录音发到班级QQ群里供家长和学生们欣赏和学习,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语音模仿能力也在一次次的趣味较量中越来越地道,越来越“洋气”,有时候觉得他们朗读的跟原本录音几乎无异,这就是趣味性作业的过人之处。
三、儿童立场结合认知规律,落实单元和阶段性的知识梳理
       对于当前以话题为主线而非知识点为主体的教材编排形式,定期的进行复习,即知识点的梳理至关重要,有的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很大,但当你真正问他这学期或这段时间学了些什么的时候他却说不上来,因此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以外,还要在作业中给出一个框架,让学生本人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操作起来很简单,一个单元的课题、这个单元掌握了哪些词语、句型;能唱哪首英语歌曲、能表演哪个英语故事……看起来很简单的过程往往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立即清晰化、条理化。
儿童就是我们的老师,有效的教育源于我们对儿童的理解。有效的作业设计也一定基于对孩子们的爱和理解。也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用心良苦却难以面面俱到,在教育的天地里我们既要“站得高,望得远”,也要俯下身,才看得真!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艺术.《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3期.傅小平.邹宁.
[2].基于AHP分析法的小学英语作业学习情感实效评价.《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26期.孙李丽.
[3].开放性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8期.何萌萌.
[4].小学英语作业生活化策略的研究.《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51期.陈月琴.
[5].多元智能理念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应用分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10期.王茜.
作者简介:胡欢(1980-05),女,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学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英语基础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