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徐博闻
[导读] 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博闻
        黑龙江省宜春市伊美区第八中学  
        【摘 要】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还能使人身心愉悦。然而,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存在有较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等。在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对课程感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生;兴趣  方法
        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因此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课堂活动中缺少文化内涵,教学设置上缺少延续性等,这些教学上的缺失都导致学生兴趣激发的不可能性以及缺乏延续性。笔者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设计出了具体课程规划,如《小小美术家》等课程,从而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
        一、美术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1.没调动起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开展不重视,所以学生并没有树立起美术学习必要性的观念,因此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是惦记着语、数、外等主要科目。很多地方的教师现在还会占用美术课堂时间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更破坏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性。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往往只能停留在概念上,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更不要说到生活中去付诸实践了,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是极度不利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了。
        2.本身缺创新性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学生在学習的时候,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美术教学被教师当成副课,教学方法单一无趣,照本宣科,这使得许多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随着教学的发展,美术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课程设置时,美术课程往往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枯燥感,更没有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了。
        3.对策研究缺乏
        美术学习应该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心里爱上美术学习,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师生的互动和参与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小小美术家》等课程,给课程赋予一定的故事性,没有主动影响学生,学生在课程参与的过程明显不足,感受不到美术学习得趣味性。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感兴趣了,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增加了,最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增加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还会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欣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认可,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美术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想办法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增加教学的延续性。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加强课程的趣味性,使课程更具有活力与内涵;在课程设计上,教师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美术教学才会有条不紊,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美术教学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改进课程设计,这样才能让美术学习更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等同于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不言而喻。良好的情境是学习的催化剂。初中生的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但是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善于创设有趣并能让学生产生愉悦感的学习情境,教学就会索然无趣,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美术课,而趣味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帮助教师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比如说,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乐于表现自己,喜欢自己动手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并设想一套美术设计方案,建设美丽校园,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点评,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感受美术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应用趣味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感悟
        美术学习不同于数学和物理等知识的学习,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学好知识,美术学习所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而这些感悟都来自于学生内心的情感,比如说,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他们的感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美术知识就是在不断的欣赏和感悟中获取的。但是,欣赏和感悟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在一开始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这些作品所吸引,但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上反复让学生欣赏同一幅作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会被消磨殆尽,也难以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感悟。因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运用趣味教学法,势必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同样一幅画作的时候,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感悟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认知。
        3.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
        现阶段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学习主的体地位在课堂上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趣味教学法,也必须要学会将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绘画类的活动,比如说素描比赛、板报设计等,让学生有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在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学有所用,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多动手,自己制作小工艺品、小玩具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绘画想象能力
        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在实际中感受绘画的美。而学生在进行绘画时,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经过长期的培养逐渐产生的。
        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首先,趣味教学法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像过去一样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是变得更加的自主,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融洽,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他们在观看绘画的过程中,真正地欣赏到美的内涵,对于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徐博闻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南郡D区北门对面(果果造型)1864585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