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摘要: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开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武术不仅有助于强身健体,也能加深其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使其自觉担任起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而且武术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在培养学生意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武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武术;教学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开展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由于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要求均相对较高。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武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尚不全面,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体育场地、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尚不足, 且师资水平有限,导致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较大阻碍。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解决措施,进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强化武术理论文化教学
首先,高职院校应从思想层面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全面认知,明确武术课程在校园的具体推广措施以及在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向教师认真讲解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政策,引导教师在加强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高职院校是大部分学生从校园生活走向社会的最后阵地,因而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浅显层次,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行为观、道德观、价值观,也就是先“育人”,再“健体”[1]。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体育课中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武术教学如果仅仅从简单的技术教学入手,那么它只能算是“武术操”,与健美操、跆拳道等体育项目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应充分把握武术课程的精髓,利用其“修心”与“修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在武术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同时,教师也应强化武术理论教学,强化攻防技法的讲解,并注重纠正学生对于武术的错误观念,进而为其动作的记忆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武术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小学、中学中更是很少涉及,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好的基本功。为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强化基本功的练习,并注重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其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武术的无穷魅力。
二、强化校内武术宣传,探索高效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文化的宣传仅靠课上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武术,就必须加强校内武术宣传,充分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等加大推广力度,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新方式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另外,也应积极开设武术社团或俱乐部,让更多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能有机会和场地练习武术动作,与其他学生切磋武术技能。高职院校也还应定期邀请社会上的武术大师进行宣传演讲,并积极组织武术表演或比赛,以构建更为积极向上的武术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武术学习动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一直难以摆脱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落后形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动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为增强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新鲜感,教师需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制作动作示范视频或动画,提前分享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动作细节,产生更加牢固的记忆。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武术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应注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积极引入更多的趣味化武术文化知识,以推动武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秀武术师资队伍
虽然武术教学对体育设施的要求不高,但也应确保具备分配合理的场地以及地毯、防摔垫、护具等安全辅助器材。为此,高职院校应合理规划现有的财力和物力,加大对武术教育的投入,并实施有效手段提高场馆器材使用率。强大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既要优化人才选拔标准,积极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也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以提高其武术文化储备与动作技能[2]。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估,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成果,考核其专业素养,以促进武术课程的进一步开发。高职院校也需定期聘请民间武术大师到校指导武术教学或开展交流讲座,这样能有效拓展教师的武术文化眼界,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应主动与校内外其他武术教师和学者进行合作交流,加强武术教育理论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武术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也要强化武术文化教材的开发,以推动系统化武术教育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针对学生的考核模式也相对单一,导致部分消极的学生常常采用敷衍的态度应付武术课与考试,这必然会影响武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此,教师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的同时,也应致力于科学化考试制度的建立,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判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结束语:在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武术教学,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提升其道德情操。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在促进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的意义,加快构建高素质的武术教师队伍,强化武术在校园的宣传与交流,以转变广大师生的认知观念,使其真正了解武术的本质。教师也应坚持武术技术与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丰富武术教学素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李楠.高职院校武术课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19,15(3):42-43.
[2]郝秀江.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9(2):58-59.
作者简介:田飞(1994-04-20),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宁,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研究方向:高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