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敏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215126
摘要: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要更加关注对学生的课程素养,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的教育和前期的课程设计之间有很大关联,要求教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课程规划,运用合理的单元性设计来完善学生的成长路径规划。因此,本文将介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概述,并详细讨论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单元设计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音乐类课程的教育也有了的相应地革新的发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完善当前教育工作的不足。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课程规划设计有一定的依赖性,要求教师提前筛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设计的实用性,全面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概述
(一)音乐审美能力
在音乐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这种素质化教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无法呈现出较大的能力提升,但是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能力,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音乐种类继续进行深入学习,使音乐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重要伙伴。审美教育的落实要注意和音乐的鉴赏类课程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鉴赏方法,寻找赏析过程中的切入点,不同风格的音乐带给听者的心理感受有明显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并进行交流,使音乐课堂中也可以形成和谐轻松的氛围[1]。由于音乐的审美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进行倾听和输出,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自圆其说的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内容。
(二)传承优秀文化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对于歌曲创作的情感输出有一定的考察,教师要能够切合不同的歌曲对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将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等结合在一起。如在《七子之歌》一课中,可以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着手,逐步引申到需要教学的歌曲中,并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创作的情感,使学生带着对应的情感去理解和倾听歌曲。在进行歌曲演唱学习时,能够根据歌词的情感变化寻找不同的气口对其进行处理,抒发歌曲情感上的递进与变化。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中还包含了一些民歌风俗的内容,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更好地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积累。
二、音乐单元教学课程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提前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内容,确保教学引导更有规划调理。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包含了倾听和跟学两个基础环节,还需要能够切实学习到基础的音乐知识。
在音乐鉴赏的课程当中要能够却分音乐的体裁形式和风格流派,如爵士乐、民族乐、古典乐等,使学生对于音乐的风格大类能够形成基本的认识。在歌曲的演唱、演奏学习当中需要明确简谱的识别,每一个符号代表的含义等,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到歌曲的延长表现当中。如九年级《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当中,很适合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教师就可以将这节课程设计为班级的集体学习活动,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背后蕴含的大爱[2]。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上要有意识地进行完善,并预留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供学生进行音乐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前八节中的强弱变化手法进行改编和创作,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弹奏后带领学生进行演唱实践。
(二)设计互动环节
课堂当中的互动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等进行灵活设计,拉近师生距离。依然以《让世界充满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齐唱、重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来提前熟悉乐曲,在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歌曲的延长发放后再进行互动练习。一部分学生根据第一节中的节奏音进行轻声哼唱,区分前三部分的不同之处[3]。这种哼唱的方式弱化的歌词带来的不同情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对乐曲本身的体会当中。在律音上学生很容易发现,1和18小节之间存在一致性,5和21小节之前存在一致性,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在创作上的节奏构思。在进行合唱学习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加入节奏点,使学生依靠人声来构成阿卡贝拉版本的《让世界充满爱》,每一个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形成有效互动,使课堂的氛围更加和谐轻松。
(三)建立发展档案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观念之下,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形成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检验实际学习成效,需要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发展档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实际成长。成长档案的建立内容较多,包括了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才艺展示等,通过全方位的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并根据记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特别是帮助一些在音感上偏弱的学生[4]。发展档案的建立能够在期末进行教学评价时给予每个学生最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评价和建议,避免了千篇一律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利用发展档案,教师可以逐步设计一些难度有差异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依靠自己独立完成,着重培养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度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得到提高。这种发展式的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堂的烦死,根据学生的收获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师授课更贴近学生的接受方式。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课程的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需要教师在前期的课程设计与规划时就进行有效融入,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注意按照知识、方法和情感等不同的维度展开规划,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对应。在课堂中要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的倾听和演唱活动中来。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学习发展档案,能够对学生展开过程性的评价,运用教学反思优化单元设计。
参考文献:
[1]许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3):102-103.
[2]修一歌.初中音乐课堂融合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解读[J].华夏教师,2019(19):035.
[3]潘丽琴,王欢.重结果,更重过程——初中生音乐素质测评的根基在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19(03):10-15.
[4]陈培刚.音乐教学如何实现从双基、三维到核心素养的转型[J].课程·教育·教法,2018(1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