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成 朱丽娜 陈冬春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
摘要:以“植物激素调节”为例 ,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上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诊断学生在生物学习上存在的“病症”,并制定可执行的“治疗”方案。形成“病例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知识清算 ;解题溯源 ;对症下药 ;植物激素 ;生长素
1.基于生物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对于接收的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就至关重要。如同我们患病就医,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特定的病症,对症下药。教师可通过收集课堂教学的反馈,习题的反馈,考试的反馈形成学生的”病历”,再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基于生物学素养的教学活动
2.1课前:学生错误原因诊断
对于学生错误的原因的诊断:利用高中“生物学生学习病因检测单”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审题能力,从而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以“血糖平衡调节”为例:
通过【知识清算】 1.达尔文,鲍森·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结论分别是什么?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植物激素的概念是什么?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分别是什么?4.什么是生长素的两重性?试举出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并能解释原因?【解题追源】1.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png)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2.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弯曲情况,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ng)
A.生长素能横向运输
B.②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被阻断
C.拔掉②组云母片后胚芽鞘将恢复弯曲生长
D.该实验可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
”来诊断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及审题能力,让每位同学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用下表进行记录。
2.2课上: 学生错误问题的解决
教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治疗”措施,通过智慧学校的网络推送给学生。对问题严重的进行面谈,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教师通过网络安排学生具体掌握的时间以及个别检查的时间;对于运用能力不足、审题能力不强的同学通过网络推送同型题,如:【对症下药】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png)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 ),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为( )。
(2)从图乙中可以读到的信息,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 ) 。?
(3)从图丙中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 )。?
(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
(5)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
(6)若植物水平放置,如果图丙表示作用于根的生长素浓度,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
并要求写出学科名词、知识联结 、解题之秘,而且上课时要上讲台展示。
2.3课后:康复训练及时巩固
大多数的学习行为都是操作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操作的过程,而操作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控制[1]。学后反思及时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巩固学习的成果。根据学生“病例”有针对性的推送习题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智慧学校网络进行诊断记录,从而形成学生的“病历”,并给出“治疗”措施,使学生形成元认知,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奇,边玉芳.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朝辉.教学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