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微课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 安国艳
[导读] 新课改下,研究新理念、新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成了一种主流趋势
       安国艳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摘要:新课改下,研究新理念、新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成了一种主流趋势,本文主要探究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浅薄见解,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微课;实际运用
       引言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对小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也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辅助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处理,将其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从而全面优化课堂效果。基于此,研究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此做出详细的介绍。
       一、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包含一些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理论性、专业性的知识点,针对这部分知识若教师仍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从而影响到课堂效率。对此,教师可借助于微课来简化知识的难度,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展现出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立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一步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快乐过新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全国各地在过新年时的风俗习惯、基本礼仪等,可借助于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或动画片向他们做出详细的讲解,由此逐渐导入相关的知识点。如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春联有什么样的寓意吗?各地过新年时分别有什么独特的习俗?我们在新年都会受到长辈给的红包,这个举动有什么样的寓意?”,让大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带领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疑问,从而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微课的作用下,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教学也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知识储备去对相应的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全面提高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则需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且有活力的情境,同时要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例如,在“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教学阶段,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遵守相应的公共秩序,如:不得随意丢弃果皮纸屑等的垃圾;要排队领取自己的作业本,不能插队,且排队时不应大声喧哗;在教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等。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创建一个这样的情境:视频中是一位老人在上公交车之后,一位年轻人为其让座,但却被老人身边的一位中年人抢了先。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学生分别从多角度去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谈谈如果自己当时在公交车上会怎样做。

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热情更高涨,也能加深他们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道德修养。
       三、丰富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去开发一些网络资源或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拓展视野,丰富他们的综合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各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教学课堂进行延伸,将其拓展到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通过微课导入让学生了解到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各类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视野。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借助网络资源,精心选择教学相关资源并制作成微课以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所设计的微课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样以《快乐过新年》教学为例:可围绕新年相关的寄送贺卡等活动,针对贺年卡设计、制作及所要表达的意义,制作成《动手做新年贺年卡》的微课,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贺年卡对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祝福的美好情感。对于学生制作的贺年卡成品,教师可要求学生带到班级参加展示活动,并就所要赠送的人的不同情况,写上相应的赠语,在使学生体验到自已动手成功制作贺卡的自信的同时,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延展课堂,突破时空限制
       由上述内容得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它的功效远远不止于此,在课堂下对微课加以利用同样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对于促进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更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对这一点予以重视。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实现制作好的微课资源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去观看微课,完成预习、复习等的任务,打破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危害,以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且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节约资源和在利用资源的妙招,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针对以上目标,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的课后作业:将实现制作好的《废旧物大变身》的微课视频发布在班级群中,让家长带领学生亲手进行操作,完成一项变废为宝的创意小发明。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及时消化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也能通过亲自动手获得全新的感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结语
       为了改善以往教学效能低下的情况,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微课的合理运用,以微课为载体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知识点用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使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获得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华英.略论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29):11+13.
       [2]沈菊芬.略论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24):12+14.
       [3]童庆文.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0(Z2):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