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荣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310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对精神层面的享受进行追求,因此对各类艺术形成的发展起到了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声乐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声乐艺术人才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气息;咬字;共鸣
一.气息
人的发声器官好比一把乐器,由动力部分(气息)、振动部分(声带)、发声部分(咬字)、共鸣部分组成,动力部分指的就是气息,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之说;人称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可见气息对于歌唱的重要性。那怎样才能科学的掌握气息的运用呢?
1.首先要了解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是我们一出生就会的,但是歌唱的呼吸和日常的呼吸有区别。日常呼吸我们不会吸入气然后控制着气息说话,而唱歌时需要控制气息慢慢吐出;生活的呼吸是浅呼吸只吸到肺尖,而唱歌的呼吸要吸到肺的底部让气充满整个肺部,使横膈肌下降,肚子两侧裂骨和后腰有往外扩张的感觉。吸气时注意肩部与胸要放松,注意力放在肋骨处,主动撑开肋骨腹部,胸部微微自然扩张,用鼻子或者口鼻吸气,再以横膈膜为发力点慢慢将气吐完,这就完成了正确的歌唱时的呼吸。
2.歌唱呼吸的常见方法
慢吸慢呼:闻花香的感觉,放松身心,用鼻子慢慢吸入肺底部,可以通过“婴儿卧”的方法体会气是否吸到肺的底部。“婴儿卧”就是宝宝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的姿态和呼吸,呼吸的频率非常放松。快吸快呼:也就是常说的“狗喘气”,吸气时找到惊讶的感觉,将气一下子吸到腹部,然后在横膈肌瞬间制造向下的压力将气迅速吐出。快吸慢呼:实际演唱中一般用于乐句之间的快速换气,也叫偷气。慢吸快呼:实际演唱中一般在副歌高音前,先放松身体和横膈肌,深吸一口气(达到80%左右),保持吸气的状态,打开共鸣腔体,横膈肌做出一个迅速下压的动作,唱出激进的高音。
二.咬字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咬字吐字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解决好歌曲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对提高歌唱者整体演唱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放松舌根的咬字训练
中国语言的咬字吐字舌根音特别的重,平时在说话时舌根、喉结这块肌肉群会特别紧张,所以学习国外的歌曲是特别有好处的,舌根音少,只有“a e i o u”几个元音字母。我们在唱歌咬字时意念中需要把下巴到肩膀这部分砍掉,想象一下这里都不存在,用力的地方在上牙齿以上,而底下完全放松,就剩下我们的气息托着字去念唱。许多初学者普遍存在的咬字问题就是舌根紧张,咬字太白,因为口腔后腔肌肉没有抬起来。
可以通过抬头张嘴来练习:用手托着下巴,利用后脖子还有上颚的力量去做抬头,要主动用力,而不是下巴往下拉,舌头放平,下巴完全不用力;可以做伸舌头练习:最大幅度把舌头伸出来,发“e”音或者用这样的状态练唱歌曲,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鼻音;此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笑着露上牙齿唱歌,保持口腔不动,把字咬的模糊一点,这个练习是为了放松舌根,避免咬字太白。
2.练习母音掌握咬字规律
演唱时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的注意力要放在字腹唱到共鸣腔体里面。比如拿到一首歌要念词,要把每个字拉长地念,念字时着重韵母,注意下巴放松,可以边摇动下巴边念词,还需要把腔体共鸣带上,唱歌用多大的力气唱,咬字时也需要多大的力气,用上气息,用不断往下叹气的感觉,声音越来越低沉的感觉去朗读念词,形成这种好的习惯后带入演唱中,达到有控制的叹气咬字去演唱歌曲。我们可以通过练声曲“ma me mi mo mu”去练习,达到歌唱时快速完成咬字的目的。
三.共鸣
共鸣有两个作用,一是扩大音量,二是美化音色。当肺部呼出气流振动声带,气流也会通过我们的胸、口、咽、鼻产生共鸣,致使声音加以修饰,如果单靠两片声带振动不加以修饰,就是大白嗓,非常的直白还有干。常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演唱时音从低到高会运用到不同的腔体共鸣,每个位置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共鸣腔体,根据音的不断变化做出适当的共鸣调整。但是前提是要有好的气息推动。
1.哼鸣
哼鸣是找到共鸣一个很好的办法,低音到高音都可以哼鸣。哼鸣可以训练声带的闭合、训练咽腔的共鸣,可以使声音有金属感,变得立体饱满。我们可以发“Em”音体会声带闭合,面带微笑做一个惊讶的表情,把字咬在上智慧齿的地方,抬起笑肌,感觉声音从笑肌处出来,且后脖子有振动感,仿佛后脖子有一个点,再刻意模仿蚊子和蜜蜂“嗡嗡”的声音,而不是用喉肌去发声,随着音不断变高可以抬起眉心,做一个兴奋的表情,这样可以使咽壁变得平滑,有利于唱高音,同时加大气息量。
2.真声
真声是人声的基础,是人自然音区的真实体现,是演唱常用的形态,每个歌者都以真声为基础融入其他的音色色彩。真声一般用于中低音的演唱,主要体现在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由于每个人的低音范围音域不一样,先天性比较强,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自己的低音音色发挥出来就可以了。唱低音也需要气息的支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口腔和胸腔共鸣,想象一下胸腔是透明的、是网状的,声音从胸口一直穿透到脚底板的感觉。练习发声时用横膈肌去控制我们的呼吸,需要有叹气的状态,舌头顶在下牙位置,感觉到胸腔有明显的振动;吸气时要打开腔体,让气息更好的流动;演唱时用低沉的感觉去念字,带着叹气、带着气息说悄悄话的感觉,把胸口和喉咙放松,不要大声把声音撑出来,位置到了就可以,这样才能把低音的音色表现出来。
四.结语
气息、发声、咬字、共鸣,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多练习才能运用自如。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是把歌唱好的前提,要想做一名全面的歌者,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嗓音特色选择适合的歌曲;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注重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声乐技巧的训练,包括颤音、转音、顿音、强音、弱音、长滑音、怒音的练习;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表达其情感。通过歌手的二度创作,运用适当的声乐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唱出有自己特色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