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趣”学校,促进育“人”变革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尚明冬1 徐仙红2
[导读] 针对当下教育转型的深入,以优质的基础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尚明冬1  徐仙红2
       1.浙江省温岭市百丈小学
       2.温岭市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摘  要】针对当下教育转型的深入,以优质的基础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以及城乡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将“有趣”的教育教学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中。以“趣”统领文化,从课程、品行、课堂、评价等全方位建设,架构了“有‘趣’学校” 的建设体系,规划了“志趣德育”的实施策略,探索了“精趣课堂”的内涵结构,形成了“两才子三达人”的评价方案等,多维度打造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从而形成了从“管理”到“治理”的嬗变,学校整体办学特色更趋向优化,对提高教师素养、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趣”教育;育人模式;小学建设  
    
        高尔基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无论从校园环境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等等,理应充满趣味,让孩子们能乐在其中,自觉投入。但纵观学校现状,校园规范呆板,课程照本宣科,课堂按部就班,评价激励老套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缺少吸引力和主动性。
       为改变学校现状,促进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笔者和学校班子团队共同努力构思,一切工作以“趣”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有‘趣’的学校”。打造“雅趣”校园、建设“童趣”课程、培养“志趣”品行、开展“乐趣”评价、构建“精趣”课堂、倡导“谐趣”运动,让孩子们能够“浸‘趣’生活,带‘趣’成长”。
       一、打造“雅趣”校园,实现以文化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学生耳濡目染、氛围熏陶的文化磁场,对于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品行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笔者原先所在的老校园面积很小,我们认为“校园狭小不是我们的过错,邋遢无味那就是我们的罪过”。我们因地制宜,用心规划,充分利用好每一处校园角落,改造了门厅,建设了书吧,一吧一厅,相得益彰;修饰了小天井,形成独特小舞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专业场合。校园的每一幢楼,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透着“典雅”,渗透着育人的功能。同时也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活动,且每次活动都以文化册、宣传报等方式留下文化积淀;编印了《精气神三字经》,既编印人手一册,也在学校显眼处上墙,时刻提醒学生诵读和自省;根据“有‘趣’学校”的活动轨迹,编印了精美的《有“趣”的学校》文化册,既是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也是对外宣传的有力佐证。
       后来,我们从“袖珍学校”搬入了崭新的校舍,提出了“君子学校”的办学理念,请进了孔子圣象,树立了“正”字校训墙,时刻提醒着全校师生做到“身正、行正、心正”;各幢教学楼都以“仁义礼智信”命名;教室布置、窗帘、班级名片和各种标识标牌都充满典雅的“中国风”;学校的整体布局为“二廊三苑四堂五路一广场”,校内建有“君子桥”和“梅兰竹菊”园,体现了“步步是风景,处处皆育人”的校园文化理念;也创设了 “三礼四节”,三礼包括日常三礼(见面拱手礼、课堂上下课礼、静候叉手礼)和成长三礼(启蒙礼、成长礼、状元礼);同时自编了校歌《少年君子之歌》,让“君子文化”既散发古朴典雅,又不失童趣雅韵。      
        二、建设“童趣”课程,丰富育人载体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和指挥棒,除了国家课程外,学校的特色更多的是体现在独特的富有“童趣”特性的校本课程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也更好地让孩子喜欢和接受。
       我校开发并建设了三大校本课程,分别为“三精”课程、“国学”课程、“触摸”课程。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在实施时,我们始终以“趣”立足,如触摸体验课程,学校挖掘周边单位、机构资源,让孩子们到社会大课堂去锻炼品行,联系并建立了学校周边的交警队、法院、银行等近二十个基地,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安排触摸内容,制订趣味性的活动方案。提出了“每周一下午”、“每学期一项目”、“人人都参与”的行动口号,专门设计了精美的“触摸体验旗”、“触摸徽标”和“触摸绶带”,让孩子们在氛围营造中出发、体验,充分创设有趣有意义的课程活动。


       三、实施“志趣”德育,锤炼品行习惯
       学校遵奉“品行重于知识”的育人理念,创新“志趣”德育的相关活动载体,将学生的品行养成序列化、系统化和趣味化。
       为使学生的品行养成有据可依也自成体系,我们规划了“志趣德育”实施策略体系,努力以三精“雅”其志、以国学“明”其志、以触摸“笃”其志,通过课内课外培养孩子成为有“志”、有“趣”的“志趣少年”。
        同时狠抓学生的品行习惯养成,自编了“君子品行三字经”君子在校十要十不要”“君子在家十二孝”等行为规范,以每周行为重点训练为导向,给每班印制《君子品行养成训练手册》,每周对主题训练进行常态化的突击检查,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日日有检查、次次有反馈”。
       四、培植“精趣”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提出了“精趣课堂”目标,重点确立教的视角关键要素是“多学少教”,即教师 “精”教;学的视角是“以趣立学”,激活和提升学生思维,即学生 “趣”学。设计了“精趣课堂”的“三三模式”,即备课注重三“精”环节(精选学材、精设过程、精编作业),上课注重三趣环节(语言风趣、学习妙趣、评价激趣)。初步构建出了“精趣”课堂的教学新结构。
    经过一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从“理论先行——课堂问诊——课下反思”三步法踏实如何以趣的方法组织学习的过程,通过“专家问诊课堂”、“同伴互诊课堂”、“骨干引领课堂”等形式开展教学研究,促使每一位教师思考践行“精趣课堂”。
        五、尝试“乐趣”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针对传统评价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书面测试形式进行了改进,制订了《两才子三达人综合评价方案》,内容包含“鸿儒才子”“风雅才子”“精气达人”“健康达人”“触摸达人”五大部分,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艺术素养、品行习惯、健康体魄、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每项内容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不同层级,过程中,我们又设计了精美的“鸿儒卡”“风雅卡”“精气卡”“触摸卡”“健康卡”等作为奖励手段,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层层递进,向着最高目标前进。

       “两才子三达人”评价,以立体式的方式推开了评价改革的大门,有趣的评价方式,促使了学生健康成长。
        六、开展“谐趣”运动,保障身体健康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理应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高昂的运动兴趣。如何将运动与趣味结合,激发学生自觉爱运动,那是我们学校职责和使命。
       为传承民间醒狮文化,也将运动与趣味结合,学校开创了醒狮运动进校园活动,组织了醒狮队,每周进行训练,也召开了成立大会,编印了宣传手册,廊道上布置了醒狮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氛围,也编制了独有的“醒狮操”,要求每位学生人人会做,学习和掌握醒狮的基本动作,“醒狮运动”成了学校一道风景,它传递的是一种快乐,一种兴趣,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牌; 另外,趣味体育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体育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容易被学生吸引,学校购置了专业“趣味运动器材”,专门开展“少儿趣味运动”训练,连续三届参加了全国“少儿趣味运动会”,都获得中上水平的好成绩;学校借助拓展性课程,开设了“趣味”活动课程,开展了“跑跑操”、“接棒棒”、“与兔共舞”、“人绳赛跑”等特色大课间活动,增进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编制“健康存折”人手一册,每天记录和督促自己的健康运动,促进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黎臻.“趣”与中国美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2]陈如平.让学校发展呈现新样态[N].中国教师报.2017-02-15(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