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河森
[导读] 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逐渐被社会所关注
        张河森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学,366038
        摘要: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同时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直接和明显的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体育教学的形式,制定符合现代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锻炼方案,争取早日改善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学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中,由于教育要求不断的变化,对于体育教学也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整改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逐步完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体育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课堂的不断实践,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提升个人心理和生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前言:针对小学生而言,虽然目前教育正处于新课改时期,但是很多教师还是秉承传统的教学思想,文化知识大于天的思想,直接影响小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建立学习思想、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锻炼中,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体育,改变自身的固有思想。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开放,思想要一视同仁,教学方案要契合实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关键传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
        很多教师在教学上都会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态度专注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过程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了学生对以锻炼的热情。很多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知识讲解热身运动的一些姿势,但是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并没有详细的讲解不同的锻炼项目对学生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作用,对整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并不重视,逐渐让体育课堂变得形式化,这样的形式长期进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小学教育成效显著与否,教师的态度和思想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教师总是保持相同的教学思想,那么学生在身体素质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在锻炼过程中也不能有足够的自信心。
(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没有规范标准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育观念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标准对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课堂状态都有明显的影响。小学生由于由于年龄下,身体机能正处于逐步提升的阶段,但是大部分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都比较倾向于表面化、形式化,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教师在授课前也没有制定充分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态度也比较散漫,认为体育课堂就是自由活动的场所,对于体育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氛围和状态,对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起到的也是消极的作用。
(三)体育课堂锻炼只讲内容没有文化
        很多体育教师比较善于体育锻炼,但是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没有深入研究,大部分的体育课,上课都是先热身,然后教师就会让学生参与锻炼的氛围中。这样开门见山式的锻炼方式,虽然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足够的了解,但是很多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出发,同时学生对于为锻炼的作用和体育文化都一无所知,导致机械性的锻炼,学生的锻炼兴趣都不会被有效的激发出来,也体现不出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二、小学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在体育课堂渗透体育文化和精神
        体育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初期,教师就要对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渗透体育文化和精神,让学生对体育有全新的认知,这样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的态度也会更认真。

教师可以抽出几堂体育课的时间,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体育的发展历程,通过不同的比赛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然后教师在结合不同的锻炼形式和锻炼项目,进行多元化的讲解,改善传统单一化、片面化的讲解,让学生从体育的本质上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帮助,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是锻炼学生体能的主要途径,要想让体育教育持续发展,就要让教师全面转变教学态度,在课堂上制定丰富的锻炼项目,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间隙中,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观念。新课改之后,教育正在进行逐步深入的变革,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涵养,明确体育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保持积极地学习心态。新形势下教师的关注点要从学生的成绩转移到学生的成长和能力发展上,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乐趣,并且乐于进行体育锻炼[1]。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锻炼的形式和学习的方式没有明确分析思维,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让教师逐步完善教学模式,了解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对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培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教学中基于学生最佳的锻炼安排。
(三)完善教学设施扩大体育资金支持
        很多小学建校时间比较久,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今年来国家给予教育事业的扶持,校方把大量的教育资金,都放在了教室内的建设和文化课讲解设施上,对体育的教学没有大力投入和改善。导致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设施比较成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不会用体育器材教学。长期片面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形态也会逐渐标的消极,上课知识练习跑步、跳高、跳远等形式,学生的身体机能也被大量的消耗,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积极性也会被影响。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比较趋向综合性,单纯的学习能力已经不能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身体素质也很重要[2]。为了让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学校要合理投放资金在体育教学上,完善室外场地建设,升级体育健身器材,让学生见识到更多的体育设施,同时在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四)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上,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不同的锻炼项目,让更多的学生提升体育锻炼兴趣。体育锻炼初期是一种认知,长期下来是一种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巩固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不仅让学生参与锻炼,还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体育锻炼的释放,在学习文化课时才能更加专注[3]。体育课堂不仅仅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还能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文化课的学习,保障而来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与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保持一致,制定阶段性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不断的巩固学生的体育基础,让学生能够有勇气去挑战更高难度的锻炼项目,让自己的体能有更明显的提升。小学体育学生树立体育思想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锻炼项目,还要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体育精神,通过课堂的锻炼和实践,让学生逐渐对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在课下的时间学生也可以铜鼓体育锻炼,充分的释放学习的压力。把体育锻炼与学习想融合,把体育锻炼与生活相连接,让体育锻炼的品质发挥到各个领域,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03):99.
[2]蔡其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8(03):113.
[3]陈华.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J].成才之路,2017(35):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