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 张梦琦
[导读]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
        张梦琦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邮编:712100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这本小说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和各种挑战。
战场厮杀
        谢廖沙看着奔流的河水,不禁想起了昨天的情景。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谢廖沙并没有手软。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他不是一个狠毒、残忍的人,但是他知道,那些被世界上的寄生阶级欺骗、毒害和驱使的士兵,都是怀着野兽般的仇恨来进攻他亲爱的祖国——苏维埃共和国的。
        因此他,谢廖沙,是为了使人类不再互相残杀的日子尽快到来而杀人的。
        谢廖沙正想着,帕拉莫诺夫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咱们走吧,谢廖沙。敌人很快会发现咱们的。”(第一部第八章)
        思考练习:
        1.选文描述了谢廖沙同敌人拼搏厮杀的战斗场面,谢廖沙“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2.从选文中对谢廖沙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谢廖沙身上具有哪些精神?
修筑铁路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

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霰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第二部第一章)
        思考练习:
        3.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筑路的艰难的?
        4.保尔和共青团员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仍能坚持下来修筑铁路,从中体现了保尔和共青团员们怎样的精神?
思考人生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第二部第三章)
        思考练习:
        5.选文中运用了环境描写方法,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6.保尔在烈士公墓前的这段内心独白已经成为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向保尔学习到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天气恶劣、住所简陋、伙食极差
        2.表现了保尔和共青团员们具有钢铁般的无比顽强的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3.为了保卫祖国,实现人类和平。
        4.谢廖沙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5.渲染了肃杀的和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两种不同的气氛,既表现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显示出烈士生命的意义,自然地激发了保尔关于人生的深沉思考。
        6.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