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视角下的农村高中经典阅读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姚中卫
[导读] 阅读素养已成为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之一
       姚中卫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中学   233413
       摘  要:阅读素养已成为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之一。可见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典阅读是农村高中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希望努力尝试探索的方向,以期改变农村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高考成绩。
        关键词:农村高中  经典名著    阅读     高考   
       
       202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高考作文很快成了热门话题。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正逐渐成为高考语文命题的重中之重。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Ⅰ直接给了一段春秋战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的历史故事,引入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不同的治国理天下的观点,让同学们以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材料展开讨论,写一篇发言稿。管鲍之交,是春秋时期重要历史故事,很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可能会知道。齐桓公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善于用人;鲍叔善于识才,谦虚礼让,唯才是举;管仲才华出众,忠于职守,心怀家国。三人合力最终就了霸业。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故事,可能需要花一番工夫审题,甚至读不懂。
       2019年的语文全国卷一,考查的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一篇文章,实际问的问题就是围绕这本书展开。要是没看过这本书,可能就回答不好阅读理解题。2019年的浙江语文高考试卷也是如此,考得也是整本书的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教学改革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这位教材主编的话也代表了当下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预计未来高考试题,命题人会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2019年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考查了《史记》《理水》《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等经典名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相信很多人对“温儒敏”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不但是北大教授,还是国家教育部语文统编教材的总编,是语文教改的负责人,更是高考语文的“风向标”!作为推动大语文改革和弘扬中华文化自信的知名教授,温儒敏是位“狠”角色,究竟有多“狠”?来看看温教授的狠话:“语文教学的病症在哪里?......就是读书太少!”“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新教材专治不读书!”“用考试倒逼你读书!”“语文高考是选拔考试,必须适当拉开分距,还要考阅读速度。”阅读素养已成为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之一。可见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鉴于以上情况,对我们农村高中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也是我们努力尝试探索的方向。以期改变农村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高考成绩。
一.农村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教学还是以课本的课文讲授为主,基本上停留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读课文,该背诵的背背,该记的要求学生记一记。教师对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高考的关系认识不足。教材总编温儒敏强调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升学要吃大亏。农村高中经典阅读教学在课堂内外的地位几乎是被忽视的,有些教师甚至忽略掉了经典阅读教学。当然可能与农村的环境有关,更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身问题。不少农村高中的学生人数少、基础差,一些教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在教学中避开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有时也只是在课堂上提一下或一带而过;还有的教师自己读的经典也不多,也不愿意去读一读。他们觉得开展经典教学不好操作和实施,不愿去尝试。大多选择性的回避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反而让他们觉得轻车熟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不应因自身的问题影响学生的高考甚至是未来。
       2.农村高中学生经典阅读意识淡薄
       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不太好,基础差。

这也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经典名著没有什么阅读兴趣,到了高中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并没有从小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重视起来,即便是到了高中,学生整体的阅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上海语文特级名师黄玉峰反复告诫,要重视语文重视阅读。语文学习就是厚积薄发,小时候你即使是学霸,如果不加强阅读大量积累,学霸也会变成学渣。
       3.硬件条件不足
       和城市的学生阅读环境相比,农村的高中学生从小到大能接触到可供阅读的经典不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虽然在几年前也建立起了图书馆,但是藏书少,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并不多,有时还不能及时对学生开放。
       真正把阅读课开展起来,不能是教师放手不管,如同放羊一样,也不能是学生随意,自由选择,这样可能事倍功半收获不大,也不能师生脱节,缺乏交流,要将阅读课纳入到我们平时宏观的教学活动中去,以切实地增强阅读课的有效性。
二.农村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1.开展经典阅读前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就农村高中的经典阅读课来说,必须制定出一个学期的阅读目标,再进行细化,分解到各次阅读课中,从而形成一个带有序列性的阅读计划。比如高一第一学期,我的阅读前的计划是这样的:
       (1)解决经典著作的来源问题
       农村高中的藏书虽然可供阅读的不多,也要充分的把它利用起来。班费购买一部分,让学生自己购买一部分,分类购买,尽可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典书籍,让同学们互相传阅,资源共享。
       (2)介绍推荐经典著作
       书籍种类繁多,由于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精心选择的经典名著书目,让学生读好书。
       (3)具体时间安排
       阅读时间安排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特别注重对寒暑假的利用。利用课内时间主要是利用早读课、晚自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由于平时上课时间也比较紧,为了避免挤占学生的时间,主要以名家的经典散文中短篇小说等为主。寒暑假主要安排学生读长篇经典名著,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开学后在班级与老师同学们交流。
       2.经典阅读要先从培养兴趣开始,适时进行心理导引,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也是最简捷,最有效方法。兴趣是可以培养,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内阅读,抓住课本中的激发点,把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经典名著上来。我们的教材中,不少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曲折生动。这些文章有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的巧留空白,意犹未尽,这一切都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探究的空间,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神秘感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兴趣盎然。例如人教版必修五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可以通过问题把学生带入情境,林冲为什么到这里来?他犯了什么罪?等等,还可以讲述一些相关的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引入其中。
       还比如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中的《曹操献刀》一课中,三国演义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刻画还有那些情节?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曹操形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与电视剧的情节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我们要不要把原著拿过来读一读?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名著理解错了。还可以把高考试卷中涉及名著阅读部分的内容拿过来分析给学生听,还可以把新课程标准涉及到阅读的18个学习任务群说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语文成绩。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才能够支撑我们的高考。这方面正是我们农村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另外还需要营造班级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的氛围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精读、略读、泛读、研读、跳读等阅读方法。(2)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知识。(3)阅读时要勤思考,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写下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开展于经典名著阅读相关活动,比如书评会、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比、名著阅读交流会等。
       万事开头难,一旦真正实施起来,阅读的兴趣被带动起来,阅读的氛围营造起来,一切的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