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 魏梦雪
[导读] 民间传统游戏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魏梦雪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39)

        摘要:民间传统游戏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高度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既能不断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更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及成长。因此,在厘清民间传统游戏内涵的基础下,根据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缺乏儿童视角、尚未与幼儿园现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幼儿园缺乏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再创造、幼儿教师欠缺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与能力等困境,有针对性地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实施过程融合、评价融合四个维度提出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高质量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民间游戏;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园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游戏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胡伊青加认为游戏是生活的一个最根本的范畴[[]];卢梭认为幼儿的整个童年只能是或者说应当是玩耍和嬉闹游戏的时期[[]];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游戏时,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陈鹤琴强调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见,游戏贯穿了幼儿生活生长的每一个角落,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且至关重要的角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按照顺序渗透进目前的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民间传统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趣味性、娱乐性与教育性,符合幼儿好模仿和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使幼儿能在其中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探究周围世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样既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推进优秀中华文化传承,更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推动其生命成长。
        一、民间传统游戏内涵
        民间游戏是产生流传于人民群众,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具有一定形式、规则、内容又可因时因地发展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玩耍为目的的小型嬉戏娱乐活动[[]]。而民间传统游戏是指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流传已久的、已约定俗成为一定稳定模式的嬉戏娱乐活动[[]]。民间传统游戏历史悠久,在代代相传中逐渐形成了趣味性、地域性、生活性及传承性等独特特征,具有非凡魅力。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特征
        1.民间传统游戏具有趣味性
        民间传统游戏拥有深远而悠久的历史,其之所以能代代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具备浓厚的趣味性。民间传统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又能充分满足其身体活动、探究、交往及表达的需要,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获得极为愉悦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轻松且富有节奏,许多民间传统游戏都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口令进行,幼儿需边游戏边吟唱,这样通过幼儿的言语和动作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与氛围,能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忘我地在这个想象的情境中开展游戏活动、投入游戏之中[[]],能使其始终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游戏的魅力,整个过程趣味盎然。此外,幼儿在民间传统游戏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尽情做游戏的主人。幼儿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所玩游戏类型,选择游戏材料,与同伴合作协商分配游戏角色、构建游戏情境,在游戏中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妙思并加以实践,能尽情地自由自主地发现、探索、体验并玩耍,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
        2.民间传统游戏具有地域性
        民间传统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不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游戏,体现出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方言甚至喜好均大不相同,某一游戏在某地区产生并流行,必定会受到该地区地理环境、人民生活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且在游戏进程中多伴随有当地的方言,这就使得民间传统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民间传统游戏在代代传承中积淀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节,折射并反映出当地及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不仅能让幼儿了解和传承本地和本民族文化,还能使其受到本地和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的熏陶[[]],是幼儿认识、了解家乡与祖国的最佳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并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此外,民间传统游戏的地域性也利于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建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发展。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独特价值
        丁海东强调游戏既是一种活动的形式存在,也是一种精神的实质存在,基于游戏存在的这种双重维度,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为作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工具价值,更体现为作为一种童年精神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本体价值[[
]]。因此,民间传统游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可以从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本体价值:丰富儿童文化,充盈快乐童年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认为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推动了文化,成就了文化,因此游戏不应作为生物现象而应作为文化现象来理解[[]]。而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拥有着属于其自己的文化。民间传统游戏自产生以来就深受儿童群体的喜爱,是幼儿的内在需求与诚恳呼唤,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类型之一。儿童不仅愿意积极参与各类民间传统游戏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其作为游戏的主导者更是不断影响、创新着民间传统游戏的发展,儿童在积极参与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起独特的儿童文化,并会随着民间传统游戏不断地创新发展而丰富儿童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民间游戏在不停发展与创新的演变过程中缔造出了无数引人入胜的、经典的民间传统游戏,虽然民间传统游戏拥有众多的形式类别,但民主、自由、愉悦、探索、合作的游戏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充盈着儿童的童年世界。
        2.工具价值
        (1)民间传统游戏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着重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间传统游戏的悠久历史和其所承载的丰厚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民间传统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有利于人们精神归属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挖掘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游戏,对大众形成保护、传承、增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若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其成为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当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掌握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有助于幼儿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民间传统游戏有利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性的原则,构建真正有利于儿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课程,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共识[[]]。而民间传统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其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简单易玩的游戏规则引发了无数幼儿的喜爱,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建构有利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民间传统游戏既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又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有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构建园本课程提供思路与可行方向。此外,民间传统游戏简便易玩,对游戏开展的场地、材料等要求相对较低,尤其适用于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的农村幼儿园,有利于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二、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面临的困境
        1.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开展缺乏儿童视角
        绝大部分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是由成人角色提出或倡议的,其提出初衷之一是因为民间传统游戏对游戏环境的要求较低,其游戏材料简单易得,在幼儿园开展此类游戏难度较小,且民间传统游戏能带给幼儿兴奋愉悦的游戏体验,还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作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其二是试图基于民间游戏探索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以此突出办园特色、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而为幼儿园打造出一张靓丽名片,以提高辨识度与知名度。但以上都是一种成人立场的决定,缺少对儿童这一视角的关注。
        2.民间传统游戏尚未与幼儿园现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目前民间传统游戏主要通过区角游戏、主题活动及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等实践途径与幼儿园课程进行融合,但多数幼儿园缺乏对民间传统游戏的深层次内涵解读与价值挖掘,仅是把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穿插在各种活动中展开,没能真正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首先,民间传统游戏与五大领域融合度低。民间传统游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有研究表明动作类的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次数最多,语言类的民间传统游戏开展次数排第二位,益智类、综合类、美术类的民间传统游戏开展的次数甚少[[]]。而五大领域涵盖了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可由于民间传统游戏较为单一的开展内容,导致其与五大领域融合度较低,无法满足幼儿成长的多方面需要,无法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更是无法充分展现民间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其次,民间传统游戏主题活动缺乏联系与整合。目前多数幼儿园开展的有关民间传统游戏的主题活动多为一个个独立的活动方案,各个方案内容之间缺乏生动有机的联系,未形成系列活动,幼儿园很难基于此生成园本课程。
        三、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民间传统游戏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幼儿园课程之中,既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更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在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过程中,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身心发展现状,把握幼儿发展需要与教育要求的交融点,使蕴含民间文化的传统民间游戏满足幼儿发展的多样需求,成为幼儿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融合
        制定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目标的总体取向是让幼儿在获得欢愉的游戏体验的过程中,了解、认同并热爱本民族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文化,在游戏探究与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及其教师要为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建构起多维度的动态目标体系,首先民间传统游戏目标一方面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幼儿当下的兴趣制定,另一方面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制定幼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的目标,将课程目标与幼儿所需的核心经验贯穿于游戏目标之中,一以贯之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可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生发出课程目标,以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为基础,点出游戏应朝什么方向发展,将高水平游戏视作幼儿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此外,民间传统游戏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是动态且富有弹性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当中的玩耍意愿、参与情况、行为举止、投入程度等表现,灵活地调节、修整游戏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多方面、多维度的发展,为幼儿的快乐童年保驾护航,推动其生命有机成长。
        (二)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融合
        民间传统游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其精神内容可以与幼儿园课程相互融合、有机渗透。首先,需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合理筛选、适当改编。幼儿教师要根据趣味性、安全性、适宜性与发展性等原则对种类繁多的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合理地筛选,对筛选后留下的游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再创造。要对民间传统游戏中不合时宜的、幼儿不能理解的儿歌内容、游戏玩法、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等进行适当改编,创新民间传统游戏的材料、内容与形式,以给予幼儿更好的游戏体验。
        (三)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融合
        1.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它包括了幼儿从入园到离园的所有活动内容,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既是幼儿教育的规律,也是科学的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民间传统游戏饱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且对游戏环境、材料等的要求较低,易开展,将其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自然地感受、体验民间传统游戏,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助于为幼儿构筑快乐童年,促进其生命成长。首先,民间传统游戏要高度融于集中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其一,幼儿教师应深入理解并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内涵,有机利用其游戏因素组织集中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生动趣味的教育活动中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促进其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发展;其二,民间传统游戏可以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中,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三,教师可以根据愉悦、自主、创造的基本原则,利用一定的民间传统游戏元素开展游戏活动。
        2.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系列大型活动中
        幼儿园经常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型活动,这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幼儿园办园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大型活动中融入民间传统游戏,可以增添活动的丰富程度,增加趣味性,促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在趣味运动会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民间传统游戏中包含了许多体育游戏如“赶猪”、“斗鸡”、“滚铁环”、“两人三足”、“跳绳”、“丢沙包”、“踩高跷”等,将此类游戏活动融入运动会比赛中,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增加运动会的趣味性,并且通过民间传统游戏比赛能让家长与孩子在亲密接触中体验亲子之乐,拉近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在节日庆典活动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由于民间传统游戏拥有悠久历史,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融入此类活动,让幼儿在节日中玩耍民间传统游戏,使其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亲身感知、直接体验民间民俗文化,加深其对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有利于促进幼儿精神归属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要构建家园合作的平台。民间传统游戏陪伴幼儿家长度过了愉快的童年综上所述,民间传统游戏历史悠久并在代代传承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游戏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与幼儿的生活世界密切相连,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将民间传统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既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有利于培养起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情感,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民族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还能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将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进行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四个维度上的融合,能有效促进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高质量地开展,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为幼儿构筑起快乐童年。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94.
[2][9] [荷]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29、40.
[3] [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1.
[4] [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89.
[5] 朱淑君.民间游戏[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2.
[6] 卢红博.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7] 邱学青.论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J].教育导刊,1997(S2):14-16.
[8] 苗雪红.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9-11.
作者简介:魏梦雪(1997.05.22-),女,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