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闵崴
[导读]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
        闵崴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习作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都要能够通过良好的表达进行对应的输出,所以习作不仅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察学生的语文思维,在两者相融合的基础上来带来良好的写作表达。所以,习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能够做好,要从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中,不断练习如何进写出优秀的作品,建立良好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
            引言:语文习作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要能够从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中,带动学生建立良好的写作基础,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做到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抒发,写得出好文章。本文就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展开习作能力的培养策略,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
        一、以选材、立意、表达上的自主性发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初期阶段就必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作兴趣。在三年级我们才开始正式的进行习作考试,那么首先在学生开展习作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不要一上来就框架住学生的思想,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想主见,能够从自己的素积累和主题把握中,进行积极的语言表达,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发。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练习中,我们会以写日记的方式来展开习作练习,那么对于日记的内容,教师不可以做死板的硬性规定。首先,就是要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灵活性,让学生可以真正的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兴趣建立的基础上,再展开对应的教学方法引导。所以日记的内容就可以学生进行自主的把握,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经历展开细致的描写,对于选材、立意、表达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散发。然后,展开关于日记写作方式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结合规范的写日记形式,在形式和内容的相融合下,构建更为完整的习作。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习作积极性的激发非常有效,让能够投入学生的情感表达,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二、以阅读、观察、记录拓展知识的学习,做好习作素材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东西可写,才能呈现出更加有深意的文章,给人以启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那么积累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展开?我们就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展开进行对应的学习,比如在阅读学习中,在生活的观察中,在自我的拓展学习与记录中都可以实现习作素材的积累,在不断丰富自身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有东西可见,习作的水平自然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的描绘,来呈现了祖父的院子的。通过仔细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优秀文章的写作方式,了解作者对于事物的描写方法。从写作角度和情境的构建展开学习、进行积累。那么对于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也可以进行积累,能够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如“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句话就是非常优美的一句话,在对课文内容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这个句子是有双关的含义的,那么我们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也可以加应用。所以在阅读中吸取素材并做好积累,可以更好的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那么同时在日常的生活观察中,课外读物的阅读当中,也都可以丰富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能够积极践行此观点,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写作能力,所以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三、以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的教学评价,推动习作能力的提升
    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正确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和积极的教学评价中来带动学生习作自信心的建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习作水平,那么在坚持中,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学生积极地展开写作练习,帮助学生习作能力提升。
    例如:首先,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空之无物。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情感投入,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露出情感,以双向投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构建语文素养。那么,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可以结合习作展现出个人表达上的真诚与主题思想构建。这部分练习,可以结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主题进行练习,激发学生情感投入。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有效积累的基础上来展开对应的人事物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意的设置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让学生展开习作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建立更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立意能力,习作的内容不能较为糅杂、混乱,思想随意,要能够提前设立某一主题思想,围绕思想来展开对应的写作,那么就可以将习作的内容构建的更为紧凑,让人能够在阅读中一目了然。那么对应的练习,可以以《我的朋友》,《我的爸爸》来展开细节描写。结合以上的教学方法引导,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问题加以积极的改善,在不断练习与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习作能力的综合提升,达到良好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习作能力的构建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学生要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来开展习作练习,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写作的信心,让学生能够耐心的对待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涛.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J].新课程,2020(21):.
    [2]汪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